罗伯特·巴雷尼幼时因病致残,他的母亲像天下所有母亲一样,一时心如刀绞。但他的母亲强忍住悲痛,不是用眼泪,而是以一种信念及时给孩子最需要的鼓励和帮助。母亲在病床前拉着儿子的手说:“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
在其后的日子里,他的母亲只要一有空,就陪着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他的母亲得了重感冒,尽管发着高烧,还是下床淌着汗、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当天的锻炼计划。
日复一日的锻炼,弥补了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也深深教育了巴雷尼。巴雷尼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的打击,经刻苦学习,最终考进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此后,巴雷尼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终于在191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巴雷尼的成功,最初给我的启发是:人生需要意志和勇气,只要意志坚强,努力拼搏,即使身有残疾,也会像巴雷尼一样,让自己的人生放射出璀璨的光芒。但是,通过进一步思考,我认为,巴雷尼的成功其实是自己和母亲双重意志共同坚持的结果。试想,若在最初,有一方意志薄弱,不再坚持,也就失去巴雷尼成功的基础。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准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当面对父母的有求必应、百依百顺时,孩子的头脑中自然会形成“我要什么马上就能有什么”的思维定式。如此,岂能培养出坚强的意志?
所以,家长在对孩子励志教育时,须明了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阶梯。这就需要我们既要磨练孩子的意志力,还要切合实际,注重言传身教,与孩子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