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年对儿时的父亲来说意味着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那个年月,春节对孩子的诱惑力太大了。父亲总记得儿时年夜饭里的红烧肉,一顿年饭每个孩子都能分到好几块红烧肉。那时年味很浓,大人小孩一起忙扫扬尘、买年货、贴年画、写春联……父亲跟小伙伴们在过年里一天走几个村子,可以看年戏、跑旱船、踩高跷、舞龙舞狮,像这样的表演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父亲过足了瘾。
我是“80后”,小时候生活条件比父辈有了很大的改善。过了腊月廿三,父亲就带着我开始忙过年。父亲骑着摩托车一趟一趟地买来排骨、猪牛肉、肘子、大虾、鱼、时令蔬菜、饮料,母亲则准备“十八大件”年货,包括腊鱼腊肉、酒、火腿、果脯、香茶等。儿时,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闻着空气中丝丝硝烟的味道,年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我也一天天长大,在这个城市有了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孩子。
女儿的春节过得有声有色,我始终认为他们是最幸福的一代人。春节,女儿从家庭微信群里得到长辈们发的红包,年纪小小的她早已谙熟网购,在网上买了心仪已久的儿童手表、毛绒玩具、溜冰鞋、漂亮发卡,还不忘给我买一件围巾当新年礼物。
我们去影城看电影,去海洋世界看海象海狮,去游乐园游玩,去参加农家乐活动,去图书馆听讲座。信息时代的孩子们离不开网络,春节里虽然见不到同学的面,可女儿班级的QQ群可热闹了,孩子们在春节诉说着自己的新年愿望,秀出自己的春节相片,时不时还在摄像头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
看着女儿欢乐过大年,我恍惚想起小时候的自己。新年的快乐更多地属于孩子,他们赋予“年”更丰富的内容,不仅是丰盛的年夜饭、漂亮的新衣服、让人惊喜的新年礼物,更重要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期盼,还有几代人相聚一起其乐融融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