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庄寨镇作为全省较早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乡镇,自2017年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成立以来,共办理案件2667件,迄今为止,没有一件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切实解决了“看得见管不住”的问题。不仅城镇形象和群众幸福感大幅提升,而且优化了营商环境,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现在,漫步在曹县庄寨镇宽阔的大街上,规范有序的市容秩序,整洁卫生的街道,文明有礼的群众,俨然是一幅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庄寨镇产业特色鲜明,是省木制品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人造板生产基地。现有各类企业1600余家、个体户4000多户,木材加工从业人员9万余人,年产值750亿元。2022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5亿多元,同比增长12.7%。”庄寨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分管负责人、镇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主任冯珂介绍。
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带来社会管理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违法占地、违规建设、占道经营等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影响了城镇形象和群众幸福感,推行镇域行政执法改革成为加快发展的迫切需求。2016年8月,庄寨镇被省编办确定为全省镇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镇,2017年1月,庄寨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正式组建,拉开了镇域内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序幕。2019年5月,庄寨镇综合行政执法局正式挂牌成立,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和城市管理智慧监控平台,基本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庄寨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一、市容二、桃源等12个执法中队93人编织成的网格化执法队伍,在群众危难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他们转变观念,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荣誉室里悬挂的一面面锦旗是对他们工作无声的褒奖!
注重队伍提升
创新“5+”综合行政执法模式
“在6月中旬的巡查中,我发现纸坊村有一处完成70%的违法建筑,是由于我履职不到位,平时没有巡查到这个地方,按照制度对我停职处理,我心服口服,目前我正在协调违建自行拆除工作。”南中队原中队长崔银龙告诉记者。
庄寨镇综合行政执法局设立精神文明奖,执法队员张亮、宁松志在处理一起违法占地案件执法过程中,当时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他们始终文明执法,过后得到局领导的表扬;建立了“庄寨镇综合行政执法”微信公众号,架起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投资60万元,以公安部门“天网工程”为依托,建立智能监控平台,建立“高空瞭望”摄像系统并配有报警系统;坚持办案人员不参与案件审核的原则,审核人员严格审核案件办理流程,确保依法执法……这都是庄寨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在推进镇域执法试点工作过程中,通过运行实践和不断探索,形成“分类管理”+“统筹使用”、“硬件支撑”+“智能管控”、“制度管理”+“积分考核”、“规范程序”+“公证执法”、“一支队伍”+“多方联动”的“5+”执法新模式,建立相互配合、联合执法的常态机制。“5+”综合行政执法模式,在全省率先走出了一条适合小城镇执法的新路径,得到了省市县各级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庄寨镇综合行政执法局荣获“2021年度全市执法工作先进单位”。
在一线发现问题
在一线解决问题
庄寨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公正执法,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改革有效解决了各类执法矛盾问题,将执法关口前移,执法矛盾问题由“上交处理”向“就地解决”转变,实现了问题在一线发现,在一线解决,把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切实解决了执法“资格缺、力量弱、覆盖窄”等问题。
日前,记者在梁集行政村采访,穿村而过的庄青路南侧是葡萄园,北侧种植户正在搭建的凉棚里销售葡萄,整洁而有序。
村党支部书记梁成鱼说:“村里有两大支柱产业,一个是木材加工,另一个是葡萄种植,栽植面积120多亩。今年6月村里与镇执法局达成协议,统一规范庄青路北侧绿化带以内为临时售卖区域。临时销售点的设置,不仅解决了瓜农果农及时出售农产品的问题,也满足了周边群众采购新鲜瓜果蔬菜的需求。执法人员对临时销售点实行全天候管理,防止个别摊贩在临时销售点随意堆放杂物、乱丢垃圾等,确保临时销售点整洁有序。”
村民梁保动告诉记者:“我今年62岁,种植了15亩葡萄,有30多个品种。执法局给我们老百姓就近统一划定销售点,每天卖2000元左右。执法局服务很贴心,很感激他们!”
庄寨镇综合行政执法局桃源中队中队长唐金朋说:“我们执法局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在最基层,日常工作就是巡查,工作比较枯燥,但每当得到群众的点赞都会感到自身价值得以实现。梁集葡萄规范经营是我提出规划的,庄青路是省道的一部分,在省道占道经营是违法的,本身也不安全,现在出摊到各自点位,让大家可以放心售卖自家农产品。”
围绕中心工作
为实体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