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绿色金融作为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需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服务好国家“双碳”工作目标。双碳背景下,金融被赋予新的颜色。作为金融机构中的重要主体,银行正朝着绿色金融领域加速奔跑。作为绿色金融的探索者和实践者,鄄城农商银行深谙绿色发展的意义所在,逐渐成为绿色金融之路上的“先锋”力量。
近年来,鄄城农商银行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落实产业信贷政策导向,搭建绿色金融体系,持续加强绿色金融服务力度,优先满足绿色产业的信贷需求,全面提升服务效率,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精准发力服务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银行”品牌,持续擦亮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截至2023年5月末,鄄城农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36910.55万元,占比3.53%,较年初增长3692.85万元,占比提高0.21个百分点,较同期增长5109.21万元,占比提高0.3个百分点。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六大领域稳步增长。政策性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润泽鄄城大地,用心守护这座沿黄城市的一片蓝天、一江碧水、一方净土。
下好高质量发展“一盘棋”守黄河安澜
近日,记者来到鄄城县旧城镇六合社区,在广场西侧的鄄城农商银行社区服务银行受理厅内,“沿黄振兴贷”的宣传标语格外醒目。鄄城农商银行黄河支行的工作人员正和前来咨询业务的村民聊着贷款的事情。
据了解,“沿黄振兴贷”是鄄城农商银行针对沿黄镇和滩区群众推出的“精准”信贷产品。为发挥机构网点多、业务覆盖广的优势,鄄城农商银行积极为沿黄镇特别是滩区群众搬迁提供信贷资金服务,让搬入新社区的滩区群众实现稳稳的幸福。“‘沿黄振兴贷’无需担保,线上就能办理,如果有用款需求,少到1000元,多到15万元,都可以轻松贷。”工作人员说,“这款产品之所以深受滩区群众欢迎,原因就在于它的实惠,一般信贷产品年利率在10%左右,而‘沿黄振兴贷’年利率只有5.95%,而且没有门槛,只要户籍属于沿黄乡镇的村民,都可以申请,当天就能放款。”
鄄城县董口镇后田铺村村民田现军就是这项贷款的受益人。田现军经过考察打算养鹅,但需要启动资金,鄄城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向他推荐了针对沿黄乡镇居民推出的“沿黄振兴贷”。很快,田现军拿到信贷资金办起了养鹅场,目前养殖数量已达到5000余只,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上,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2021年,随着菏泽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正式完工,16万滩区群众告别百年“水窝子”,全部迁入新居。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鄄城农商银行着眼滩区产业发展布局,通过土地复垦、产业振兴、城乡融合,着力打造生态农业、种植养殖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让金融“活水”滋润滩区乡村,努力将黄河滩区打造成现代农业发展的聚集区,让群众生活有保障、发展有基础、致富有门路。为确保金融服务黄河滩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落到实处,鄄城农商银行成立由党委书记、董事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党委班子带领位于黄河滩区的支行行长对接黄河滩区迁建办公室和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了解迁建工程进度,寻找金融服务切入点,让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与滩区经济发展实现“无缝隙”对接。同时,班子成员与支行工作人员一同走访辖内居民,通过宣讲金融知识、滩区迁建和惠农政策,对滩区居民的基础信息、有效贷款需求等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及时收集、整理滩区居民的信息资料,为“整村授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鄄城农商银行科学规划网点布局,在黄河滩区涉及的5个乡镇共设置了7个营业网点,深入推进网点由支付结算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构建了以网点分类、功能分区、客户分层、业务分流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服务模式;通过优化整合现有网点布局,合理定位网点功能,大力发展社区金融,分别以离行式自助设备、农金通、PAD机具、网银体验机等电子银行机具为载体,建立不同模式的社区银行,逐步实现电子银行机具全覆盖,在左南社区、六合社区分别设立一处“社区银行”,并安排专人负责指导群众使用自助机具,方便滩区群众存取款业务;成立了专门的贷款受理中心,开通96588、96668贷款受理中心热线,一个电话贷款送到家,实现了微信、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申贷渠道,方便滩区居民的贷款申请,客户经理接到申请后上门服务。同时,鄄城农商银行还通过开展“金融知识下乡”“金融夜校”等活动,大力宣传金融产品和“整村授信”“无感授信”,让居民了解贷款授信的作用,掌握贷款授信的使用方法,实现“平时不用急时用”,满足客户临时性信贷资金需求;率先选取滩区新搬迁村庄作为“无感授信”试点,与当地政府部门、村两委结合获取辖内居民清单,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客户,了解家庭资产、经营、收入等状况,同时通过“背靠背”评议、内部评审等进行贷款授信,做到“应授尽授”。
推进“绿色+”经营策略促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