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贱的东西,生命力往往越强。比如草,总说命如草芥,可挡不住春风吹又生。如今有一种菌草,能长数米高,长成林子,葱绿一片。
“走了走了,走远了,越走越远了……”电视剧《山海情》里的歌,唱得人心疼。因为黄土坡上的人太穷,不得不离乡走天涯。
《山海情》里有个凌教授就是培养这种菌草的,他戴着副旧眼镜,灰白头发,灰扑扑衣裳,东奔西赶,他要黄土坡的农民富起来,教他们培育菌菇的好办法。他要和扰乱市场的商家斗法,为了让菇农培育出来的菌菇卖出价钱,自己贴了钱,还挨过打。
凌教授确有其人,说的那都是真事儿。
都知道蘑菇味道鲜美,可培育蘑菇得用木材,育菇就意味着砍树,这可万万行不得。而菌草可以代替木材育菇。
毕业于福建农学院的林占熺(凌教授),老家在闽西北的连城,芒萁是他从小熟悉的野草,砍了能很快再生,当地人拿它当柴火。
林教授反复试验,用过松木木屑、甘蔗渣等,最后选中芒萁。1986年,林教授成功地将芒萁、芦苇、象草、菅、香根草5种草杂交,菌草出世。
之前,全世界大多食用菌是用林木栽培的,“菌林矛盾”成为世界级难题。因此菌草技术很快得到国际关注。
1992年4月,菌草栽培食用菌技术获第2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日内瓦州政府奖及金奖。
在一次新技术、新专利博览会上,美国的农场主找到林教授要聘用他,开价月薪8千美元,老伴一同前往,月薪6千美元。
那时林教授夫妻月薪合起来才100多元人民币,一千多倍的高收入,他没答应。不是他不爱钱,而是他希望大家都有钱赚。
林教授在接受一个访谈时讲到这事:“我发明这个技术,就是为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走上新路子,现在我刚好找到这条路子,有51个县的示范点在实施,我不能为了自己的小家,而不顾大家的利益。”
20年过去,不仅国内的菌草育菇持续发展,让很多贫困地区(包括《山海情》中的宁夏平原)的农民致了富,并且真正走出国门。
林教授每年会招几名非洲、拉美、南太平洋等贫困地区的留学生,教他们学习操作这项技术,截至目前,菌草技术和减贫经验已经传播到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
菌草终于走天下。林教授说:“我这是为国家做事,和个人被聘去为别国做事,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