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主页 > 菏泽日报 >
上一篇:人生期望要恰当 下一篇:情暖正月
儿时过年
时间:2023-01-31 08:52 来源:魏建国

很快就要过年了,总也忘不了儿时过年的情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过春节年味十分浓厚。那时过年,既红火又热闹,乡亲们热情厚道,一到过年,亲戚邻居相互串门、拉呱、拜年送祝福,说说过去一年的收成,谈谈明年的打算,相互赠送一些稀罕好吃的食物、特产,乡情乡音其乐融融。邻居家在外工作的孩子,为了家中老人顺心高兴,每年春节再忙也要赶回乡下过年。

儿时过年有着许多讲究。腊月二十三年幕就拉开了,家家户户打扫粉刷屋舍,除旧迎新。尽管家家都不富裕,但也舍得用一年辛苦攒下的钱,到集上购买年货。新衣新裳,锅灶厨具,一样也不能少,忙得不亦乐乎。喂猪养羊的大叔大哥,杀上几头猪、宰上几只羊,差不多就够邻居们购买食用了。每家每户再杀上几只鸡,这叫“大吉大利”,每家每户还买上几条鱼,这叫“年年有余”,过年的菜肴就更丰富了。心灵巧手的大婶大娘、大姑娘小媳妇还剪上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鸟窗花,蒸上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花馍,年味就愈发的浓厚了。经过一周的精心忙碌,过年所需的食材就基本准备妥当,丰盈充实,蒸、煮、烤、炒熟的各种食物和蔬菜盛满大盆小筐,满屋子散发着甜美的香味。

到了年三十,家家户户贴春联、粘窗花,挂大红灯笼。大门上插上几棵柏树枝,据说可以将鬼神挡在门外。院子中间垒上火灶,烧起木柴,烟火一夜不息,老年人说这样可以吓跑一种叫“年”的吃人神兽。年三十这天的饭菜还不能吃完吃净,必须留一部分在正月里吃,意思是“连年有余”。

春节那天,到处一片欢腾。邻村和本村的锣鼓队、舞龙舞狮队挨家挨户上门表演送祝福,电杆上的高音喇叭播放着一支支、一首首喜庆吉祥的乐曲,爆竹声、鼓乐声、欢笑声相互交织,不绝于耳。院子里烧旺的火苗蹿上一人高,红彤彤的。厨房里演绎着锅碗瓢盆交响曲,香气袭人的菜肴味飘出院墙,弥漫在整个村落。穿着新衣的孩子们欢天喜地、东奔西跑给长辈磕头拜年,接过压岁钱,撒腿就跑。从正月初二开始,人们就拎上礼品相互走亲访友,在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中互送祝福,这种充满亲情、乡情的拜年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初六后才接近尾声。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一年又一年,家乡在变迁,社会在进步。村里修通了水泥路,村民们吃上了自来水,住上了楼房,买上了汽车,用上了手机、电脑,养老、医疗、卫生有了保障,大家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如今,吃年夜饭、看春晚、听民歌,网上学知识技术、查询致富信息、微信传递祝福等等,已成为当今一种新的过年方式,建设美丽富裕村居更是家乡人民共同的心愿。

家乡的年味浓厚,家乡的人民热情好客,衷心祝愿家乡的父老乡亲幸福安康,生活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菏泽日报|牡丹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