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主页 > 菏泽日报 >
上一篇:@乘高铁的你,出行攻略请收好 下一篇:牡丹之都 高铁“绽放”
郓城县供销合作社:浴火重生向未来
时间:2021-12-26 10:36 来源:网络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云华

供销社,这样一个带有时代色彩的工作单位,或许对新一代年轻人来说已经尤为陌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农村改革的全面深化,传统的供销模式不断受到更加现代化经营关系的冲击。如何走出困境,在新时代探索出一条发展之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多年来,郓城县供销合作社一代代供销人坚守为农服务根本宗旨,牢记使命、勇于担当,逐步解决了制约供销社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在新时期保持了供销社改革的健康发展。

凤凰涅槃,从时代的弃儿到现代经济的弄潮儿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供销社历经农资、棉花等流通体制改革,社办企业陆续改制,基层社大量承包租赁经营,供销社业务急剧下滑,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曾经红火的供销社,难道就此退出历史舞台?郓城县的供销人不愿服输!轰轰烈烈的革新开始了!为摆脱困境,全县供销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市场,大力发展社办工业、畜禽养殖项目,为安排就业、保持队伍稳定,进行了有益探索。

2002年按照国家有关企业改革的要求,郓城县供销系统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基层社、公司、厂依法实施破产,供销系统干部职工不等不靠,积极投身商品经济大潮,涌现出了大批时代弄潮儿。迈出一步天地宽,供销系统的干部职工散作满天星,创办或领办棉纺织、食品加工、酒类包装及商贸流通企业,许多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烟郓盖业、圣隆纺织、江北化纤、安泰烟花、亿博石油等一大批耳熟能详的企业,为郓城民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郓城县供销社的库房,推开门的一刹那仿佛时光倒流,拂去灰尘,王金鹏向记者介绍了粮油票、煤油灯、广播喇叭、老式照相机……几代工作人员悉心保存下来的票证物件,成为老菏泽人的时代记忆,也记录着郓城县供销社人的流金岁月。

王金鹏现任郓城县供销社理事会主任,他虽未曾经历过供销社事业最红火的岁月,但如今重任在肩,他更希望推动县供销系统走入更广阔的未来。

脚踏实地,多方举措让供销事业焕发生机

进入新世纪,国家自上而下相继出台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使郓城县供销社迎来良好发展机遇。全县供销社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供销社改革的指示精神,明确新时期供销社发展的目标任务,重新明确自身定位,努力探索供销社新的发展路径。从创新农村现代流通起步,着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大力发展乡镇日用品、农资超市,培育村级加盟店,经营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发展活力日益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服务“三农”工作得到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

2014年4月,我省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郓城县是全省供销社综合改革18个试点县之一。全县供销社在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落实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围绕体制机制改革、农业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三大任务,在探索土地托管、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农业服务规模化新路子等方面,创造出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得到全国供销总社和省、市社的充分肯定,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和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省级媒体多次报道。

郓城县供销社在全市供销社综合考评中连续6年荣获特等奖,被评为菏泽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被省供销社、省人社厅评为先进单位,被全国供销总社评为百强县级社。

荣誉接踵而至的背后,是郓城县供销社脚踏实地的探索。在随官屯为农服务中心,王金鹏等人欣喜地向记者介绍着粮仓储量,并介绍了唐庙为农服务中心的秸秆收储工作。近年来,郓城县供销社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服务规模化,以搭建为农服务平台为重点,高标准建设为农服务中心。按照打造“3公里”服务圈、托管土地5万亩的规模,建成运营随官屯、唐庙等9处为农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智能配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粮食收储烘干、庄稼医院、秸秆回收等系列化服务。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曾将郓城县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建设的经验做法在全市进行介绍推广。

2021年,郓城县供销社土地托管面积达到36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达到72万亩次。唐庙为农服务中心与45个行政村结合,与中储粮、省社鲁供农服公司合作,建立农资供应、粮食购销、秸秆回收等服务体系,为种粮大户提供规模化、系列化服务达3万多亩次。这一做法被省供销社作为先进典型案例全面推广。

筑巢引凤,大力发展现代为农服务

菏泽日报|牡丹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