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高铁网有了“菏泽坐标”
今天起,中国高铁网有了属于菏泽的“坐标”。
高铁梦,梦高铁,开通高铁是菏泽人民多年来的梦想。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直到1980年,济菏铁路建成通车,绿皮车的汽笛在菏泽大地上发出第一声长鸣,菏泽铁路史由此开篇。座位少、车速慢、“花生瓜子火腿肠”的干扰,让一列列“咣当”作响的绿皮车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出趟远门不容易”成了不少人的感慨。
四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2017年3月13日,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发布《新建鲁南高速铁路曲阜南站等8座客站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征集信息公告》,菏泽东站规模确定。2019年12月28日,菏泽东站广场综合体及配套项目开工建设。时至今日,一条条白色巨龙驰向远方。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从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在上海建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条铁路,到1980年济菏铁路建成通车,时隔104年。而从2008年中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到2021年菏泽第一条高铁——日兰(鲁南)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建成通车,仅仅历时13年。
从104年到13年,背后是菏泽乃至中国发展的“加速度”。
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菏泽速度”
今年8月24日,国铁集团副总经理王同军在视察鲁南高铁时指出,菏泽至庄寨段创造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菏泽速度”,要求深入总结并在国铁集团推广。
回顾建设历程,点滴尽杰作。
2018年12月10日,菏泽东站打下第一桩,标志着鲁南高铁主体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2019年12月28日,菏泽东站广场综合体及配套项目开工。
2020年1月16日,日兰(鲁南)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洙赵新河特大桥跨新兖铁路转体梁实现成功转体。
2021年3月25日上午8时30分,日兰(鲁南)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的轨道铺设正式进入菏泽境内。
2021年8月11日,日兰(鲁南)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钢轨铺设顺利完成,鲁南高铁正线实现全线贯通。
……
“菏泽速度”体现在方方面面。
每天清晨,菏泽交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菏泽铁投集团总经理翟文沛,菏泽铁投集团副总经理董飞便进入施工现场,从安全保障到工程质量,从施工进度到工作安排,每天走20000多步,是他们的工作常态。
高铁项目征地工作拆迁涉及菏泽开发区陈集镇桶子河、常店等5个行政村。2018年起,陈集镇成立了高铁建设指挥部,分5次集中行动,完成了高铁沿线和站前广场的征地拆迁工作。3天内签订协议、5天内搬家腾空,拆迁工作没有留下任何遗留问题和不稳定因素。
钢轨向远方延伸。其中,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展现着广大菏泽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和创新进取的姿态。
高铁带来新机遇
物畅其流、人畅其行,是一代代中国人的梦想。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临死前褒奖自己的乌骓马:“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
在《早发白帝城》中,李白用浪漫主义的笔法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在古代,“一日千里”这种略显夸张的修辞手法,多见于文学作品中。而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一日千里”已从梦想照进现实。
时间是万物的尺度。从绿皮火车到高铁筑梦,丈量着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坚实步履。根据规划,日兰(鲁南)高铁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济南、郑州均在“1小时交通圈”里。并入中国高铁网后,日兰(鲁南)高铁将把菏泽居民和周边城市乃至全国城市往来的便捷性无限放大,使得天涯若“比邻”。
从时速40公里到350公里,从“绕来绕去”到“四通八达”。一条高铁线拉近了两座城市的距离,一片高铁网将整个区域联系得更加紧密。双城记将变成“县区”行,乘坐高铁上学、旅游、探亲,将成为普通居民常见的生活方式。
高铁拉近了城市的距离,也拉近了人心,让我们不会因为千儿八百的距离就心生怯意、放弃出门的念头。
高铁带来了“诗和远方”。飞驰的高铁让千里之外的家不再遥远,让旅行的“囧途”变成“坦途”。你会像习惯乘坐公交那般习以为然,迈入高铁车厢,去看你想看的美景,去见你思念的人。
高铁线不仅拉近了城与城之间的距离,更串起了沿途的一山一水一方人。高铁改变的不仅是时空距离,更为一座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火车“加速度”摁下发展“快捷键”
走近菏泽东站,“牡丹花”型屋盖和“丹凤眼”式天窗双结合的大跨度空间异型曲面钢结构桁架和大跨度双曲双弧形幕墙,以舒展的弧形立面象征张开的双臂,表达“好客山东,拥抱未来,欢迎八方来客”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