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庄村是单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村。如何鼓起全村人的“钱袋子”?2018年,朱庄村村干部郑合强想到种植绿色有机产品帮助村民增收。于是,他找到与县里签署合作协议的绿十字电商团队负责人张勇“取经”。张勇到朱庄考察后,认为朱庄村很适合搞“原种农业”,即按照原地、原种、原产的方式来种植绿色有机农产品。这一思路对郑合强启发很大,他在村里发动村民成立农道溯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给入社的社员统一配种子,统一提供生态有机肥,统一种植管理,社员生产的农产品由合作社优先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统一对外销售。
2018年,合作社共吸纳了5户村民加入。郑合强为绿色有机芦笋注册了“芦员外”商标,在网上销售。绿色原种产品在天猫等电商平台很受欢迎,绿笋价格9.9元左右,白笋价格7元左右,均高于当地市场价。农道溯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李爱芹今年种植了6000斤有机小麦,被合作社1.5元/斤的价格收购,在加上种植芦笋的收入,实现收入22000元,比去年增收了6000多元。李爱芹告诉笔者:“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后,合作社社员人均比去年增收4000多元。很多村民都找郑社长,要求加入合作社。原来,担心有风险退社的几位村民,也都很后悔……跑来要求重新加入合作社。”
现在,合作社已吸收农户30多家,种植绿色芦笋、有机小麦等300多亩。“明年,计划再流转100亩土地,栽种上30亩无花果,扩增70亩芦笋,形成一个‘原种农业’的示范园区。”郑合强对笔者介绍说。
成立农业种植合作社,建立原种农业示范园区,只是朱庄发展规划中的第一步。按照规划,第二步是通过文创包装的引入和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再通过扩大电商网络,进一步打开市场销路。目前,除销售绿色有机芦笋外,郑合强还带领社员们把芦笋叶炒制成芦笋茶,把有机小麦磨制成有机面粉,在“天猫”平台十分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