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视问政”,问出了啥?
  □ 何平

  “渣土车晚间施工污染又扰民,请整治。”“佃户屯街道的绿化遭到破坏望管理。”“外地户口学龄儿童在高新区可以就读哪所小学?”……这是《问政菏泽》网络平台上一个个很普通、却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也是当下菏泽“热火朝天”的“电视问政”的一个缩影。不到两个月时间,“电视问政”已逐渐在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中发挥出了作用。 

  那么,“电视问政”,到底问出了啥?笔者认为,“电视问政”问出的是党和政府极大的勇气、信心和决心。 

  互联网的无处不在,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监督政府的队伍当中,“人人有支麦克风”的理想已经成为现实,公众具有了更多话语权。在这种扑面而来的网络大潮面前,党委政府必须创新为人民服务的方式和方法,以满足群众参政的需求。相关部门和领导干部通过互联网、公开电话、与民意代表“面对面”等方式向人民群众问计问策,并通过“电视问政”让政府官员公开承诺,这是执政理念上的与时俱进。 

  “电视问政”不是赶时髦,而是需要领导干部长期化、常态化去做的事情,制度化、规范化是唯一选择。在“电视问政”的发展中,随着它的逐渐规范化、制度化,杜绝官员拿“电视问政”平台当走秀场,也避免出现“光说不做”的惰政现象就成为核心要求。因此,“电视问政”要也必须要展现出的,是党委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各级党委必须从执政为民、科学发展的高度来长期认真对待“电视问政”这个新事物,并用必要的措施和制度保证“电视问政”取得实效,这不仅是观众、听众和网民的要求,更是党加强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同时,一部分领导干部需克服对互联网的恐惧和排斥心理。只要你对观众、听众和网民襟怀坦白、以诚相待,群众也会给予充分的谅解和支持。

上一篇    下一篇
菏泽日报数字报|菏泽日报商业版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今日牡丹区
   第04版:百姓问政·广告
   第05版:文化·广告
   第06版:财经·广告
   第07版:时事新闻
   第08版:民生·广告
国务院扶贫办启动2018年脱贫摘帽县抽查
街巷处处党旗红
“电视问政”,问出了啥?
市区牡丹路 绽放“牡丹花”
八面来风
我市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聆听红色故事 感受岁月峥嵘
朱庄村“芦员外”芦笋网上俏销
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