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长驱直入,我国华北、华东地区相继沦陷,抗日救国的熊熊烽火燃烧到了段培元的家乡。为了发动群众坚持敌后抗战,党派陈玉障来单西南建立党组织,发动组织抗日力量。1938年春,陈玉障在黄后楼主持举办了抗日青年训练班,段培元积极主动参加并深受鼓舞。
训练班结束后,党组织以这批骨干为基础成立了单南抗日自卫队,段培元是参加最早的队员之一。不久,党组织指示段培元开展地下工作。他按照县委的指示回到单西南后,走乡串户,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单西南几十个村庄都遍布了他的足迹,在他的积极努力下,这一带群众的抗日热情日益高涨,抗日活动逐步开展起来。
1939年春,段培元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随着单西南革命形势的逐渐好转,1940年9月,单县县委决定建立黄岗区抗日区公所,同时在段培元的家乡段庄村建立情报站,段培元任站长。段培元在情报站工作中机智勇敢,灵活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1941年10月,段培元担任太行区区委书记兼情报站站长。次年八九月间,土顽常振山部兵分四路从汤楼、丁庄、张花园、张蔡园一带围攻太行区抗日区公所,妄图一举拔掉安插在敌人心脏的这颗“钉子”。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段培元从黄岗敌工人员那里得到消息后,立即返回区部带领区委和区中队转移到单庄。由于转移及时,敌人扑了空,使太行区免遭一次重大损失。
1944年3月1日,段培元得悉有顽军一部将要骚扰根据地后,便和区中队长段景尼率区中队前往阻击。当时天还未亮,待队伍行进到周庄时,隐约发现敌群中有几匹洋马和穿呢子军装的,段培元断定是日伪联合“扫荡”。为了弄清敌情,段培元命令中队暂时隐蔽,自己化装靠近敌人,冒险侦察,他很快便了解到敌人是从单城来的,有日军200余人和汉奸陈万福部4个中队,他们携带数门大炮和多挺轻重机枪,并配有战马30余匹。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段培元当即作出决定,由段景尼继续监视敌人,自己跑步赶到十团驻地张下庄,向团首长汇报了敌情,并一起研究了作战方案。10时许,我团主力开始出发,11时向敌发起猛攻。经过6个小时的激战,歼敌120余人,其中日军30余人,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100余支、战马30余匹。
二
在段培元的影响下,他的家人都参加了革命工作,家里成了太行区委、区公所秘密开会的场所。每当同志们在家里碰头开会,段培元全家参加安全保卫,父亲负责站岗放哨,母亲和妻子负责做饭。他的父母经常说:“只要能照顾好同志,保证同志们的安全,我们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1940年秋末的一天,王尊宾、罗文启、张德明等同志在段庄一带开展工作,顽军常振山的队伍突然来袭,想让他们三人避开已经来不及了。这时,段培元的父亲沉着地说:“你三人不要慌张,跟我到地里刨花生。”就这样,他们从容不迫地掩护同志们脱了险。
1941年冬的一天,敌工人员送来一份紧急情报,要马上转送到小孟庄。时间紧迫,眼下又无他人可用,段培元便用信赖的目光看着妻子,妻子明白了他的心思。她毅然放下刚出生几个月的儿子,把情报小心地放进辣椒里,伪装好后挎起篮子出了家门。她连续奔走了30里路,巧妙地躲过敌人的盘查,及时地将情报送到了小孟庄。
还有一次,区党委需要将一份情报送到黄岗集,交给以开杂货铺为掩护的地下党员景安荣。黄岗集周围都有敌人把守,十分危险,段培元正愁没有合适的人去送。这时,他的母亲看出了儿子的心事,自告奋勇地要求说:“我去送,我豁上这把老骨头也要把它送到。”于是,老人遂将情报藏进自己的发簪里,利用黄岗逢集的便利条件,机智巧妙地闯过敌人的盘查,把情报交给了景安荣。
三
段培元对敌斗争机智勇敢,深受组织和同志们的信任。敌人对他恨之入骨,并扬言要对段培元全家赶尽杀绝。敌人曾先后几次抓捕段培元及家人,但每次都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安全转移,最后扑了空的敌人气急败坏地抄了段培元的家,砸烂了家具,抢走了粮食和衣物。组织上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派人给他家送来了一些粮食物品。残酷的斗争、艰难的生活和党组织的关怀,让他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
1948年2月,段培元被任命为中共单虞县委委员、组织部长。同年5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单虞县,对单西南根据地进行梳篦式拉网“扫荡”。中共单虞县委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反“扫荡”措施。会议决定,县委委员分头到各区发动群众,坚壁清野,领导区村干部、武装民兵组成武工队,开展对敌斗争。按照分工,段培元负责单虞县的西三区(辛滩区、沙滩区和涞河区)。他与沙滩区组织委员张广德等来到辛滩区南,正巧顶头碰上了国民党部队的一股侦察队,遭遇战随即打响。段培元让张广德赶紧从原路向东撤退,他带领通讯员边打边向正南太行堤口撤离。敌人对他们紧紧追击,在大堤南口的一片麦地里,他和通讯员两人与数十倍的敌人展开了英勇搏斗。终因寡不敌众,激战中段培元被子弹击中,英勇牺牲,时年31岁。
菏泽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