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07日 星期二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灶膛
  □ 李同书

  小时候,家里穷,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灶膛冷冷清清,徒有虚名,一口黑黑的大铁锅空洞、冰凉,孤独地蹲在灶膛上,像一个固执的老人。尽管日子寡淡如一张纸,糊口成为生活的重要事情,母亲和父亲仍然把灶膛做得很宽大,我们不理解,后来稍大一些,明白了许多事理,觉得他们的初衷是希望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灶膛承载的正是心中的希望和憧憬。这种先见和睿智给一家人带来无穷的力量,放学回来,看到灶膛,好像看到了熟馍熟饭,饥饿感似乎一下子得到缓解,再不会坐在门口哭鼻子了。

  灶膛占据了厨房的三分之一,处在两堵墙的正中,土坯垒砌,白石灰抹缝,结实、坚固,要使用几百年一样,父母的虔诚一并垒进灶膛的纹理,我们时常嗅到一股温暖的香甜。为了显示灶膛的功能,母亲时常熬制一锅菠菜糊糊,我们个个吃得肚子溜圆。

  为了使宽大的灶膛不再冷清,父母夜以继日地操持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他们虔诚而倔强,觉得不停劳作才是实现希望的根本。我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责任使他们无法懈怠,也使他们越来越感到沉重的压力。我们一个个像喂不饱的小牛犊,刚吃过上顿,就希望吃到下顿。父母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增加收入,除了每天参加生产队劳动,还在兔子不拉屎的盐碱滩开辟了一块自留地,春种秋收,贴补生活。夜深人静,常常能够听到父母有关灶膛的对话。向自然索取,向季节要吃的,树皮、树叶、野菜、野草、野果,能吃的都被父母采摘回来,经过灶膛的进一步加工、提炼,成为驱除饥饿的食物。琥珀色的火燃烧起来,灶膛温暖而亲切,父亲一手拉着风箱,一手往灶膛里填柴禾,火光映红了他棱角分明的脸颊,忙碌于锅口的母亲利索,更容易满足。艰苦的生活虽然使冗长的日子显得寡淡而单调,但一家人围着灶膛,其乐融融,那种融洽和谐的气氛显然比任何物质都弥足珍贵。

  后来父亲自告奋勇到水库工地垒坝凿石,他夜以继日,为的是能够多挣一点公分,买得起粮食,改善一下灶膛上的生活。我升初一那年,父亲用辛苦的劳动终于换来一家人全年的口粮,我们一整年可以不用吃野菜了,背着母亲做的杂面窝窝到学校报到,我第一次感觉到灶膛承载了那么多,它在我心中燃烧,成了我出发的起点和希望的载体。

  父亲常年操劳,积劳成疾,临终前,偎在火光橘红的灶膛前,用微弱而坚毅的语气叮嘱我们,这辈子,万不能断了灶膛的火,只要有灶膛在,啥苦啥难都不怕……

  当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曾经使我们留恋和感动的东西作为一种物理现象出现,那些不曾使我们忘记和怀恋的是否能唤醒我们即将消失的乡愁,给绚丽的日子涂上更亮丽的一抹?

  去年,老屋改造,整体楼房矗立起来以后,先进的厨房也装修一新,整体组合厨具先进完美,一应俱全。没想到耄耋之年的母亲却郁郁寡欢,这么多年,母亲见证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生活变化,现代化的生活不是她希望的吗?坐在宽敞明亮的厨房,母亲用拐杖指着墙角,说,在那儿盘一个灶膛。母亲的话坚决、不容置疑,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老人家心里装着灶膛的影子。

  红砖垒砌、白色瓷砖装点的灶膛终于落成,地锅炖肉,地锅熬糊糊,地锅蒸馒头,地锅做出来的食物味道鲜美,别具一格。一家人坐在蓊郁的葡萄架下,缕缕饭菜飘香,声声笑语喧哗,那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谁说不是新时代农村生活的见证?

上一篇    下一篇
菏泽日报数字报|菏泽日报商业版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新闻·广告
   第05版:文学副刊
   第06版:楼市·广告
   第07版:时事新闻
   第08版:民生·广告
奶奶的世界
岁月满荷塘
夏日的风景在时光里驻足
主任不在
行在公园
荷香四溢
灶膛
江南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