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2月07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铺好“返乡路” 引得“凤还巢”
  本报讯(通讯员 郜玉华 高婷婷 梁涛)牡丹区胡集镇胡集行政村老官店村的李红飞,是名80后,大学毕业后在外工作,凭着过硬能力迅速成为公司高管。2010年,在胡集镇主要领导的多次邀请下返乡创业,成立山东江正食品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年产值已突破5亿元,成为涉足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特色农业等多个领域的知名企业。

  李红飞是牡丹区返乡创业成功转型的一位典型代表。近年来,牡丹区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交通等诸多优势,搭建就业平台,实施政策扶持,创新优化服务,进一步激发了务工者返乡创业的热情。2017年,牡丹区返乡创业者达1.2万人,创办企业3377家,总投资28亿元。

  为更好吸引“凤还巢”,牡丹区制定《关于促进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和《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编制实施《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五年规划》,把返乡创业工作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内容。启动实施“归雁工程”,广泛宣传创业政策、服务体系,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带头,鼓励和吸引有创业愿望的务工者返乡创业。并在天津、兰州等地建立了牡丹区返乡创业服务站,定期召集在当地务工人员举办创业恳谈会,及时通报牡丹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气象、新成绩,讲解创业惠民的好政策,在乡情亲情的感召下,一批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创业。

  80后青年郑力强自2001年起一直在外地工作,曾是一知名公司的营销总经理。2017年初,他在创业政策吸引和当地政府号召下,毅然放弃高薪工作回到小留镇,投资1000余万元创办了以养殖为主业务的厚德农业有限公司,着力打造“养殖—沼肥—农业”于一体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为当地群众提供1000余个就业岗位。“人社部门还组建了创业导师团队,对我们创业者实行一对一辅导,及时提供项目开发、创业贷款、政策咨询、企业管理等个性化服务。”郑力强说。

  “去年,全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469万元,财政贴息404.21万元。”牡丹区人社局局长吴进岭介绍,该区从技能培训、税费减免等多个方面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政策保障。并实施“量身定做”培训模式,为创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去年,该区组织开展就业创业培训9283人,3713人实现成功创业,并带动就业1.1万人。 

  同时,牡丹区人社局成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乡镇办事处人社所设立创业指导窗口,各村和社区都建立创业就业服务站,构建起三级创业服务网络。该区还建立了天华、毅德等创业示范园,银田、龙田等创业孵化基地,以及中原商城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安民返乡创业示范园等优质平台,累计入驻创业企业1535家,带动就业4.8万人。

  铺好“返乡路”,引得“凤还巢”,去年,牡丹区1.2万人返乡创业。高庄镇返乡创业人士已成立了23个农民合作社,新上了5个家庭农场,涌现了25名返乡创业带头人、6家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了2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张孝礼创办的大张果蔬农场被评为“省级精品采摘园”“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目前,葡萄种植基地已突破1000亩,60余家群众主动加入了合作社。” 张孝礼说,“每亩葡萄收入1万元不成问题,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发展葡萄种植的积极性是越来越高。”

上一篇    下一篇
菏泽日报数字报|菏泽日报商业版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今日牡丹区
   第04版:百姓问政·广告
   第05版:法治菏泽
   第06版:财经·广告
   第07版:时事新闻
   第08版:民生·广告
铺好“返乡路” 引得“凤还巢”
牡丹区获“省级文明区”
牡丹区开展春节市场专项整治
发展体育惠民生
小医院的大变化
去年为农民工追讨工资1270万元
喜庆春联送群众
杨聪芳:远嫁来的好儿媳
温暖送给贫困户
情系孤寡老人
创新综治服务 筑牢发展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