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在鲁西南, 是一个普通的平原小镇,因春秋时期伯乐相马而闻名。
故乡,有我儿时美好的回忆,有曾经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有我的叔伯兄弟和父老乡亲。故乡有我青春的脚步,有我淡淡的乡愁和挥不去的记忆。那熟悉的脸庞,那熟悉的声音,那熟悉的街道,那熟悉的乡间小路,那熟悉的乡土风情,那潺潺的小河流水,那绿油油、黄灿灿的庄稼地,那蓝蓝的天空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故乡人……无不让我眷恋、怀想。
金秋时节,正逢党的十九大精神像缕缕金风在神州大地传颂,万众欢腾,我也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走进村庄,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一幢幢红白相间的二层小楼,红的瓦,白的墙。一条条干净的水泥路通向每家每户,马路两边绿树成荫,鲜花艳丽,草坪芊芊郁郁,每户门前都贴着“福”字对联,老人在闲谈,小孩在玩耍……一派祥和景象,让我感慨万千。
在我的记忆中,故乡的房屋都是些破烂不堪的土坯房,房前屋后杂草丛生,街道泥泞不堪、尘土飞扬的路面,还夹杂着土疙瘩和碎砖块,路上行驶的都是自行车和牛拉车。每逢下雨、飘雪,人们的双腿双脚都会沾上泥巴。农忙时节,村里的乡亲们每天都得起早贪黑到田里干活,挥舞着沉重的锄头,迎着毒辣的太阳,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那时,乡亲们常年吃的是地瓜干,玉米面都是比较奢侈的粮食了,逢年过节才有白面吃,荠菜水饺就是最美味的食品了。而上不起学的孩子们呢? 每天天蒙蒙亮,他们就扛起粪箕子下地割草,只能用羡慕的眼光望着那些有条件上学的孩子们,眼里流淌着委屈的泪水,他们没有新衣裳,只能穿大人改的旧衣服。而那些上学的孩子,大清早就得拖着沉重的步伐,沿着羊肠小道去远在四五里路外的小郭庄上学。冬天,冻得小手僵硬,红得像刚出炉的螃蟹,要暖和很久才能写字。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特别是十八大以后近几年,故乡人告别了贫穷落后,开始奔小康,日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亲们常年吃的是白面馍馍和新鲜果蔬;代替他们收割庄稼的是省时省力的收割机,村里还建起了文化中心和健身广场,乡亲们农闲时既可以打打牌、下下棋,还可以在广场上跳跳舞。孩子们都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写字,张张笑脸充满了朝气……
“小鲁!”飘飞的思绪被一声呼唤打断,我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站着位约六十岁的中年人。“你是?”见我迟疑,他赶紧开了口:“不认识俺啦?俺是常司令(常胜存),小时咱们一起扔坷垃仗,你还把一个大坷垃扔在我的头上。”“唉呀!是你呀 ,司令哥!”我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大步上前,和他紧紧抱在一起。
一番寒暄过后,“常司令”执意要拉我去他家坐坐,正想四处走走看看的我便没有推脱。原来,他家也盖起了二层小楼,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原来的杂草、土堆和随便放置的农具不见啦,阳光撒进屋里更显得明亮几净。宽敞的大厅里,摆放着柔软的沙发,立式空调、液晶电视等家电一应俱全。
“前些年几个孩子在江浙一带打工,挣了钱建了楼又买了小汽车,吃的是自来水,做饭都用电饭锅,既干净又环保。洗澡有太阳能,想什么时候洗就什么时候洗。现在他们又承包了村里的土地,种植了十几个大棚,一年也能收入几十万,如遇自然灾害,经济上也不会有损失,因为有保险公司赔偿。”“常司令”满脸自豪地向我介绍,“这都是总书记习近平领导得好、国家的富民政策好呀!”
我频频点头,心里也充盈着满满的幸福感。说得不错。习近平总书记说,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就是我党的奋斗目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满足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我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党的领导,有国家的好政策,我们城乡一体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日渐临近,农民富裕小康的现代化步伐正悄然而至。
党的十九大召开,乡亲们和全国人民一样,不仅迎来了丰收的喜悦,更是在满满当当的成就感中激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伟大祖国美好前景的无限憧憬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