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田丰正当血气方刚的年华,业余时间写了不少诗歌、散文作品。十八岁的时候,他穿上了军装,在部队这座大学校里经受锻炼,开阔了视野,思想品德得到了升华,写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退伍后,他被安排在乡镇做基层工作。这期间,他当过报社通讯员、记者、网络编辑等。由于工作需要,他经常走南闯北,广泛地接触社会各个阶层中的人和事。这种成年累月接地气的行动,为他写诗、写散文、写散文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报刊上经常能读到他发表的通讯、特写、诗歌、散文和散文诗佳作。如今,他已经是散文诗的写作高手了。
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文学体裁,是适应现、当代社会人们敏感、多思、复杂、缜密等心理特征而发展起来的。在散文诗这块园地里,田丰是一位辛勤耕耘的佼佼者。他为人热情,坦率,遇事善思善感,丰富的人生阅历,是他创作散文诗的源泉。他的散文诗文如其人,辑辑洋溢着热情奔放的人文情怀;篇篇充满着深思、感怀、浮想联翩的意蕴;章章直抒胸臆,直接或间接地表述着某一个哲理。在他近期出版的散文诗集《贝壳的思念》里,收入了他近年来创作的九辑140多章散文诗。这些散文诗从贝壳的思念,到家乡的小屋;从江河海之恋,到江南茶乡;从八闽山水,到西部寻梦;从两个人的风景,到常青的季节和岁月如歌,无不情真意切,灵魂动荡,梦幻波动,意识惊跳,且不受任何约束,意象的营构十分巧妙,合理的夸张和浪漫张扬有致,精美的语言更显出诗的品位。
田丰的散文诗,是从他切身的生活体验中而来,是在现实生活的激发下,遵从自己心灵的呼唤而诞生。他没有把写散文诗看作是一种平常的爱好,也不是虚情假意的附庸风雅。他一直把写散文诗看做是一种神圣的责任和使命。通过写散文诗,他似乎觉得自己的心灵已融入中华民族的崇高事业,汇入华夏文明的长河之中。他采用直抒式的手法写“家乡的小调”:“听到‘花木兰我羞答答……’不免胸襟中的情愫沸腾起来,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园,见到了可爱可亲的父母双亲。”他采用想象式的手法写“春天的呼唤”∶“春天来了,生命的希望更新了,未来更多更好的故事需要我们去填写。”他运用哲理式的手法写“岁月如歌”∶“生命的意义在于超越自我,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在人生的价值取舍上有点新的高度,以获取对社会的贡献,达到人生的目的。”他运用象征式的手法写“贝壳的思念”∶“思念的情感注入贝壳,用细细的丝绸线缀满心田,愈加浓郁,深沉,从此,贝壳成了一种新的象征,永远也采撷不下来,扯不开去。”总之,田丰的散文诗不论是写景、抒情、感怀、想象,读后都会给人一种梦幻似的联想,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美感。
田丰勤奋好学,默默耕耘,散文诗的创作正当盛年,散文诗集《贝壳的思念》出版,为黄河岸边散文诗的创作增添了一幅亮丽的风景。
通讯员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