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4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小灯泡成脱贫“指明灯”
——曹县侯集回族镇灯饰加工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讯(通讯员  吕明磊  王子玉  记者  臧宾)小小的灯泡,在漆黑的夜晚照亮了我们的生活。如今,这小小的灯泡成了曹县侯集回族镇村民们照亮致富路的指明灯,村民们正是靠着这小小的灯泡,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光明大道。

  侯集回族镇灯饰加工产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起初以集中型生产为主,现在逐渐发展为“灯饰加工发放点+农户”的半成品灯饰加工生产模式,成为侯集回族镇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这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像李素颖这样的带头人。

  十二年前,侯集回族镇回楼村的李素颖背井离乡,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没有傲人的学历,没有过硬的技术,李素颖只能从最基础的手工活干起。2004年,李素颖只身来到浙江省台州市一家灯饰加工厂打工,从最基础的操作工做起。她心灵手巧,吃苦耐劳,没多久就当上了班长,凭着一股钻劲儿又先后担任了工段长、车间主任。到了2014年,李素颖已经当上了厂区的质量检测经理。十年拼搏终于熬出了头,然而这时的李素颖心中却萌生了回家创业的念头。

  创业之路是艰辛的,李素颖也不例外。回家后,李素颖忙着向乡亲们介绍灯饰加工,但却没有一个村民敢干,怕赔本。无奈之下,她就在自家院落建了个很小的加工点,招了三四个村民开始了自己的灯饰加工“事业”。

  由于手中有客户源,再加上和村民们一起努力,三个月后,李素颖的加工点盈利了。盈利后,她把村民的工资从每月800元提高到了1200元,扩大了就业点规模,又招进了十位村民,并且“包教包会”,二十多户村民在户加工,计件工资,月月盈利,渐渐激发了村民对于灯饰加工的热情与勤劳致富的决心。

  此后,在侯集回族镇党委、政府的协调帮助下,李素颖改造自有民房建设成一处扶贫点,主要从事灯饰加工,并与浙江省台州市一家灯饰公司签订了代加工协议,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市场。这样一来,李素颖的就业点安置剩余劳动力35人,其中贫困户11人,按照计件工资,每月收入1500至1800元,对纳入贫困系统的群众,工资上浮5%,实现了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脱贫致富的目标。

  除了李素颖外,侯集村致富能人侯恩杰在村里建起了占地面积800平方米的灯饰加工产业扶贫基地,主要从事灯丝加工,并与浙江省临海市一家灯丝加工出口企业签订了代加工协议,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市场。目前车间已吸纳80人就业,其中群众29人。按照计件工资,每月收入1200-1400元左右,而且对贫困群众的工资上浮5%,让贫困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脱贫致富。

  灯泡虽不起眼,但在村民们勤劳的双手下成了致富的“香饽饽”。据了解,目前全镇各村均有一定数量的加工点和从业人员,仅侯集村和粱堌堆村、回楼村就有较大的灯饰加工发放点15处,辐射农户1500余户,其中贫困户500户,贫困人口450人就业,月收入1200至1400元,实现了脱贫。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曹县侯集回族镇灯饰加工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曹县侯集回族镇灯饰加工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曹县侯集回族镇灯饰加工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曹县侯集回族镇灯饰加工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曹县侯集回族镇灯饰加工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曹县侯集回族镇灯饰加工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曹县侯集回族镇灯饰加工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曹县侯集回族镇灯饰加工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曹县侯集回族镇灯饰加工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曹县侯集回族镇灯饰加工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百姓问政·广告
   第04版:专版
   第06版:新闻·文化
   第07版:时事新闻
   第08版:民生·广告
小小灯泡成脱贫“指明灯”
如何多元化发展素质教育
三桐中学教师“借力”升级
县编办开展“两学一做”有载体
袁新庄村:移风易俗丧事简办
田丰:一枚闪闪发光的贝壳
图片新闻
车先义为菏泽学院捐书近千册
《曹县党史资料第四辑》出版发行
梁家父子:铮铮铁骨好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