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秀松(1882年—1940年1月)字锦亭。其子梁仞仟(1912年—1941年9月),原名梁于振,中共七大代表,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中国共产党派他回运西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历任中共郓城中心县委书记,郓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运西地委书记、专署秘书长等要职。父子两人都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革命烈士,郓城县洪王庄人。
梁秀松为人敦厚老实,乐善好施,经常资助借贷贫困人家。他对家乡的邪恶势力,疾恶如仇,在百姓中有较高的口碑。基于梁秀松的这种性格,再加上梁仞仟从小就目睹军阀混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渐渐的梁仞仟便痛恨国民党统治,忧国忧民之感油然而生,报效祖国的想法在梁仞仟的心里生根发芽。
1931年梁仞仟考入菏泽六中,在马列主义新思想的感召之下,他积极参加社会上抵制日货运动,同爱国学生组织请愿团,在革命潮流的影响和党组织的培养下,立志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1935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之后,省委决定派梁仞仟在郓城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梁仞仟便积极联系自己的高中同学、农村青年教员等,因势利导,及时向他们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们经常聚集在梁家,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1937年冬天,山东省委决定派共产党员白子明协助梁仞仟筹备建立中共郓城中心县委(辖郓鄄巨菏四县边区)。1938年1月,中共郓城中心县委在梁秀松家中建立,他腾出家里的房屋让同志们办公和居住,梁秀松还嘱咐家人:“咱家吃啥,让同志们吃啥,家里只要有的,尽着大伙儿用。”梁仞仟的妻子和年迈的母亲常常为同志们缝补衣服到深夜。他们一家人为中心县委干部的生活、工作和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每当儿子聚集青年在家中开会商量抗战事宜之时,梁秀松都不由自主地为他们看门、望风,俨然成了他们的保护神。经过分析形势,统一思想,他们决定筹办抗日自卫训练班,为武装抗日培养骨干。梁仞仟出面借用飞哲集的几间空店房,把自己家囤里的高粱都拉来,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培训班的学员也各自带来家里的黄豆、小米、秫秸、花生饼等。学员们每天吃黑窝窝蘸盐水,只有改善生活时才炒上一顿豆饼,但他们情绪高涨,逢集遇会积极宣传抗日,深受群众欢迎,人们亲切地称训练班为“窝窝队”。全县100多名热血青年在培训班接受马列主义教育,聆听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报告,声讨控诉日军侵华战争的累累罪行。训练班培养了大批抗日骨干,发展状大了郓城一带的党组织。梁仞仟开展的抗日活动,触怒了国民党郓城县政府县长王念根,他指使国民党五区区长谢修理干预破坏训练班,使第三期训练班中途停止。王念根坚持反共立场,消极抗日,决不允许在他掌管的“天下”有异己力量的存在,决心用武力消灭郓城的抗日组织。梁仞仟知道这一情况之后,决定利用父亲与国民党六区区长黎佩卿的关系,支持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出任六区中队长、区长等职;先后团结争取了国民党四区区长杨臣斗、王相臣,接着派共产党员李学启任四区队副队长,掌握了四区武装,以合法身份做掩护,保存了革命力量。
1939年9月,郓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梁仞仟被推选为郓城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1940年4月,梁仞仟作为运西地区党的代表,赴延安参加党的“七大”会议。途中,梁仞仟和同志们一道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历时8个月,行程七八千里,终于到达延安。因“七大”会议延期召开,党把梁仞仟送到马列主义学院学习,后调到中央研究院工作,不幸的是梁仞仟患了重病,经多方治疗无效,于1941年9月病逝于延安。其父1940年春节前,正在六区于阁村地下联络站开会,忽听外面有人喊“梁秀松区长在吗?是县政府来的,有公事面见梁区长。”话音刚落,梁秀松中弹倒下,壮烈牺牲。
梁家父子为郓城建党、建政和建立发展革命武装,开辟鲁西抗日根据地,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和生命。
郓城县档案局 钱爱增 蒋春荣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