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满意是个头脑灵活的人,他认为只有自己创业,才能多挣钱,才能改变贫困的生活面貌。经过多方考察,他决定养鸡,其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他四处筹集资金,建起了养鸡场。在养鸡的过程中,他发现一个重要的商机——加工鸡饲料。鸡饲料是每个养鸡户都离不开的东西,需求量非常大,王满意又转战饲料市场,从自己打饲料做起,后来慢慢办起了饲料厂。
这些年,王满意以养鸡产业为纽带,形成了种鸡场、孵化场、养殖小区、饲料公司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条,提供工作岗位300多个。种鸡养殖场吸纳村内7名有劳动能力、无技术的人员做饲养员,每人每月收入2600—2800元;村内16名有劳动能力、有技术的人员被聘为技术员,每人每月收入4000多元。孵化场,吸纳村内10位贫困人员经培训后做技术员,每人每月收入4000元以上。沼气站,吸纳2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做管理员,每人每月收入2500—3000元。
因为致富能力较强、能为群众办实事,王满意被推举为村委会主任。上任后,他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带领群众脱贫,他又有了新想法。在省派“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去年王满意又投资160万元,流转土地50亩,建设高标准高温大棚10个,吸纳7户贫困户、共计21人到棚内打工,同时采取以土地入股、投资入股的方式,鼓励贫困户和群众参与高温棚建设,年底按投资数额分红,目前有3户贫困户共9人参与。
在王满意的亲自指导帮扶下,村民王存法也养起了蛋鸡,有了不菲的收入。说起王满意,他有说不完的感激:“满意是致富领头雁,更是俺的贴心人,就是你不想挣钱他也会鼓起你的劲头儿。”贫困户王明海以前靠种地维持生活,加上有心脏病的老伴常年吃药,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而今年他的窘迫状况将得到改观,这几天他正在高温大棚里给西红柿疏秧打叉,忙得汗流浃背。“五一前后,西红柿就陆续上市了,看目前这行情,定会卖个好价钱。”王明海憨厚地笑着说。
近些年,河里王村的养殖种植都有了规模和名气,可收益仍显单一。“我现在考虑最多的就是延长产业链条,再上一些加工屠宰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届时会涵盖所有贫困户。”王满意说,对于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来说,种植养殖无疑是较为适合的选择,因为这是群众熟悉的生产领域,但单纯的种植养殖效益链太短,因此随着种植养殖条件的改善,他们还会考虑上一些加工屠宰项目和生态农业项目,创出品牌,增加贫困群众收益,带动整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