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园依稀别有天
  □ 谢丽

  黄河九曲九道湾,我的家乡大徐庄村就在黄河入单城境内的第一个拐点上。这是我开始筑梦成真的地方,是我生命的故园。黄河之水经年的淤积和冲刷,造就了这片鲁西南平原上的特殊地域。一张张憨厚质朴的笑脸外,它还有一个响当当的标志“头衔”——菏泽市第一个新农村试点。

  2007年冬天,我从济南回家过年。此时的家乡大徐庄村,还是未经改造的自然村状态。虽然,我曾做过多年记者,常常要深入乡村采访,却是第一次“审视”故乡——一座和我有血缘关系的中国乡村。腊月的风凛冽刺骨,我踏着厚厚的积雪,一步一踉跄地从村北走到村口。沿途都是我熟悉的蓝色砖木或褐色土坯结构的房子,一些房顶上长满茅草,在瑟瑟寒风中颤抖着,显示着一座村庄的败落与萧条。后来,我渐渐走近,与那蓝的砖房、赤黄的土房融为一体。有几户人家的孩子和老人,透过半掩的门缝用落寞的眼神打量着我。我的心底油然生出一丝伤感与悲恸:故乡,如同最慈祥悲悯的母亲,她把自己衷心关爱的孩子送到大学校园,送到大都市,接受城市文明的陶冶和洗礼。而作为我们生命成长的故园,她却依然贫瘠着冰冷着……

  我紧紧攥住几乎被冻僵的双手,坚定地说:“贫瘠,才要回归故里,就要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振兴我们的家园。”此刻,落雪无声,天地间一片苍茫。我感到一种强劲又坚定的力量在心底慢慢升腾,在乡村辽阔的天地间弥散,又内化为充满激情的光热。

  一个月后,我通过考试,考入到家乡的县委宣传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后来,我在这座小城中安下了家。然而,对于故园——大徐庄村,我的心里始终有一种孩子对慈母的缱绻与依恋,渴盼能尽全部之力,让这座古老又贫瘠的鲁西南乡村更加富裕、美好……

  2008年,大徐庄村作为菏泽市首批试点,率先启动了新农村建设。得知消息后,我的心情十分振奋,感到家乡的发展指日可待。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我们一家便返回老家,帮助父母一起建设新房、新村。从新村选址、旧房拆迁、新房规划到运送沙泥石料、规划建设、平整庭院再到维修道路……作为乡村的孩子,我和父母一起,和父老乡亲一起,在一年多的含辛茹苦之后,终于用疲惫的身体和蓬勃的精力,迎来了一座美丽新农村的嬗变。

  如今,规划建成后的大徐庄新村已矗立在人们面前。一排排二层半小楼整齐排列,宽阔平畅的水泥路铺设到家家户户院门口,院外种满了绿树红花,院墙上画着山水风景,院内空气清新、干净整洁、赏心悦目。夏日的傍晚,一些老人围坐在主街干道两边的石凳上,摇晃着蒲扇,为年幼的孙子孙女哼唱着动听的歌谣,等候着晚归的儿女们回家。新农村建成后,大徐庄村作为全市的新农村试点,是相当成熟、顺利和成功的,多次迎来了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参观、指导——这,极大地增强了大徐庄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随着全国乡村振兴建设步伐越迈越快,鲁西南乡村沉浸在一片蓬勃和腾飞的激情中。我的故园——大徐庄村,也是依稀别有洞天。大徐庄村的父老乡亲在乡村振兴中受益匪浅:垃圾分类让村里的环境更加整洁清新,公共设施都得到了提升。不少在乡镇、城里,甚至邻近大城市工作、经商的年轻人都选择周末回家居住。大徐庄村毗邻省内大二型平原水库浮龙湖,空气清新润泽,温热适宜,十分适宜居住生息。村里一些有头脑的年轻人看准了这个商机,很多人搞起黄河故道文化和生态开发。还有些人在大徐庄村发展生态采摘园,一年四季都能采摘,引来八方游客络绎不绝。地处黄河岸边,古老悠久的黄河文化、浮龙湖生态资源成为美丽新村大徐庄的发展依托。

  如今,一座美丽的鲁西南乡村在经济初步发展后,已经成长为蓬勃的雀鸟。它张开着强劲的双翼,在鲁西南这片广袤深沉的大地上自由翱翔,尽情奔向更遥远更美好的前方。

上一篇    下一篇
菏泽日报数字报|菏泽日报商业版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健康
   第05版:文学副刊
   第06版:楼市·广告
   第07版:时事新闻
   第08版:民生·广告
故园依稀别有天
母亲的针线筐
怀念母亲(外一首)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杏花吹满头
心中的白玉兰
每个人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