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谈起前些年替别人种地的辛苦经历时,她脸上依然洋溢着笑容。“每天起早贪黑干活,除了吃饭没一会儿闲着。主家让按时休息,但是活儿咱得给人干好不是?累是真累,但也学了不少东西。”几年替别人种地的经历,也让她萌发了自己承包大棚的想法。“开始我也担心,你想咱没文化,万一赔了,那可都是血汗钱。”赵艳丽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当都司镇党委、政府及郭塘坊行政村两委成员知道她有这个想法之后,包村干部、两委成员都多次找到她,给她讲解优惠政策,并告诉她镇里还将不定期请农业专家来做免费培训等,这给赵艳丽吃了定心丸。
说干就干,2016年赵艳丽承包了2个大棚,开启了她的“创业”路,种上了第一批蔬菜——辣椒。“这农业技术是真重要!在种植大棚方面谁懂得多我就找谁取经,一有空儿我就看农业科普节目。来俺村里的扶贫干部还帮我下载了很多蔬菜种植视频,在手机上能随时学习。”赵艳丽说:“咱不识字,要再不舍得下力气,不拖累其他人吗?”
辛勤到年底见了成效,两万元的纯收入让她心里乐开了花。2017年,凭借第一年的成功经验,赵艳丽继续摸索,成功实现了三茬种植。
同村贫困户赵冬莲,丈夫因车祸去世,留下一个脑瘫的孩子和一个瘫痪在床的婆婆。赵艳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找来赵冬莲,请她到大棚里帮忙,给她每天开工钱,还经常去家里帮她照顾孩子。“艳丽不嫌弃我不懂技术,总是手把手地教我干活。”赵冬莲说,“在她的大棚里干活不累,家里也有了收入,我很知足……”
如今,赵艳丽因为技术过硬,村里让她担任技术员,给其他乡亲普及农业技术知识。“我也是半路出家,谈不上谁教谁。”赵艳丽谦虚地说,“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叫富。我们村大棚种植已经形成规模了,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客商找上门来,到时不出家门就能挣钱。” 记者 常焕坦 通讯员 马孝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