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06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农民”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从2012年开始,我流转出去家里的两亩地,成了香草生态旅游园的工人。”近日,在牡丹区李村镇紫荷香草生态园,60岁的游合顺和工友们正忙着把收获的薰衣草加工成化妆品。像游合顺这样的产业工人,在该镇还有1320人,他们依托黄河风景小镇这一生态乡村旅游圈就业,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帮助全镇乡村游实现了产业链条的延伸。

  李村镇地处黄河沿岸,旅游资源丰富。2008年,李村镇着手规划黄河风景小镇这一生态旅游圈,优化政策,吸引能人回来带富兴村。“按照规划,吸引来的能人必须要把投资重点放到生态乡村游上,通过打造黄河风景小镇这一旅游圈,带动产业发展。”李村镇党委书记贾欣国介绍,九年时间,黄河风景小镇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已形成了“一圈带四园”的产业风景区,三产实现有机融合。

  高李村的曹州玫瑰生态旅游园就是其中一个园区,据经理高桂林介绍,园区总面积1030余亩,目前有工人192人,其中有80名工人是产业工人,他们负责园区玫瑰深加工方面的工作。高李村村民高升民说,他家的土地流转给了玫瑰旅游园,由于之前曾从事过农产品深加工方面的工作,他还被园区聘为技术总工,负责玫瑰深加工产品研发和产业工人的培训工作。

  “我目前月工资2400元,现在生产的玫瑰产品越卖越好,我们工人的工资也跟着水涨船高。”玫瑰旅游园工人张国华说。在刘口村的紫荷香草生态旅游园,园区生产的产品不仅在实体店销售,也在网店销售。“现在我们有自己的工厂和工人,研发了薰衣草产品12种、茶制品8种,年销售额达到210万元。”该园经理高胜利说。 

  据李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化军介绍,目前,李村镇四个生态乡村旅游园区已经实现了一二三产有机融合,游客到园区可看景、可选购产品、可享受专业服务,产业功能越来越健全。

  李村镇黄河生态旅游园以餐饮、观光农业采摘为主,园区经理李友亮告诉记者,2013年,园区刚建立,为了吸引产业项目入园,园区吸收了好多农民经营的农家乐。“刚开始园区很热闹,不过随后问题就出现了,部分农家乐出现了恶性竞争、压价经营、大打价格战等现象,降低了园区服务质量,损害了整体品牌。”李友亮说,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管理和经营人才缺乏的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告别野蛮生长的态势,李村镇打开思路,提出由该镇成立基层旅游培训服务中心,对广大农民进行旅游经营辅导与培训,帮助农民提高旅游经营管理技能。“我们从2014年就开始搞基层农民的旅游培训,目前已经累计培训旅游产业工人1321名。”贾欣国介绍,通过这种形式,农民获得了专业管理知识,避免了乡村旅游野蛮生长问题。

  在贾欣国看来,这些产业工人是李村镇未来发展的新兴力量,把他们培育好,将带动更多农民参与进来,擦亮乡村旅游品牌。   

  通讯员   郜玉华   高婷婷   刘电青

上一篇    下一篇
菏泽日报数字报|菏泽日报商业版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今日牡丹区
   第04版:百姓问政·广告
   第05版:法治菏泽
   第06版:财经·新闻
   第07版:时事新闻
   第08版:民生·广告
“产业农民”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牡丹区人大创新履职促发展
花生套种牡丹 养眼又增收
家居傍上互联网
创业培训促就业增长
牡丹区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
牡丹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齐步走”
沙土镇着力打造地方品牌
2016-2号地块(二期)项目启动征收
开学第一天 上好安全课
全国现代五项少年锦标赛在牡丹区举行
胡集镇社会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打造“清风南城” 服务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