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全面落实党建责任
该村党支部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头等大事,抓规范、抓培训、抓阵地、抓典型、抓考核,全面落实各项党建任务,切实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有效发挥了党员的先锋带动作用。
坚持用规章理事,用制度管事,按照上下结合、党内外结合的原则,先后建立健全了岗位职责、“三会一课”、民主理财、党务公开等5大类15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做到了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村“两委”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成员之间严格按制度办事,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团结有力的领导班子。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村干部集中培训3次,培训党员11场450人次,发展预备党员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同时,积极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形式,组织全村党员学理论、学业务、学经济、学管理,党员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该村党支部先后投入45万元,提升改造了村级活动场所,配备了30套桌椅、6个档案柜、投影仪、电视机、电脑等电教设备,规范了室内布置、标牌设置,设立了公开宣传栏、意见收集箱、留言板等,活动场所达到了“内容齐全、布局合理、美观实用”的要求。该村党支部狠抓典型培树和党员考核工作,采取精心推选、重点培育、加强宣传、注重激励等四项措施,每年“七一”表彰6名优秀党员,每年春节前表彰、慰问模范党员。
干事创业,带领群众奔康致富
该村党支部坚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立足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思路,不断发展“一村一品”、壮大集体经济、推进脱贫攻坚,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致富发展两促进、双提升。做大做强“一村一品”,紧紧抓住种植芦笋、朝天椒的传统种植优势,积极发展“一村一品”,成立张武楼朝天椒专业合作社,发展交易市场,实行统一供应种苗、统一技术服务、帮助销售产品,带动村民致富,全村种植朝天椒650亩、芦笋1200亩,亩产效益均突破4000元。大力发展致富项目,坚持每年初制定村级经济发展规划,每年春节期间举办本村在外人才建言献策茶话会,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和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目前,已建成青山羊养殖场一处、种植绿化苗木200亩,村集体沿河道种植白腊4000余棵,村内1个砖窑场和80亩坑塘租金收益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8.6万元。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提高村民收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劳务输出协会,一年来先后组织200余人外出务工,每人每月收入达2500元左右。同时,建设了500平方米的服装加工车间一处,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脱贫,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
优化服务,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该村党支部着眼于“零间隔服务、无缝隙对接、心贴心关怀”,认真开展“双联双创”活动,发放群众联系卡660张,走访群众800多户,征求意见建议143条,解决群众实际问题26件,赢得了群众一致好评。该村党支部创新服务模式,强化O2O为民服务,广泛开展宣传,去年初建立O2O为民服务工作群,成员达220人,线上线下办理环境卫生、看病就医、学生上学、困难救助等群众诉求12件,提升了群众满意度。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制度,配备了4名专职网格员,按照属地负责的原则,对本辖区出现的任何问题,一问到底,做到责任到人,明确到事。积极推行“开门办公、亮牌服务、上门代理”便民服务承诺践诺机制,建立健全村“两委”班子坐班、节假日值班、便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度,实现了群众办理低保、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小麦保险、扶贫收益分配、计生证明办理等“一站式”服务。
村干部和党员通过带连心本、送连心卡、架连心桥,对经济困难家庭、鳏寡孤独群众结对帮扶、重点照顾,在保证“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每年拿出部分经费,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经多方申请,建成了“张武楼村幸福院”,购买了电脑、投影仪、象棋、麻将机等,丰富了村内老人的精神生活。拿出专项资金,聘用2名专职人员,日间照料留守儿童,解决了外出务工群众的后顾之忧。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捐资、村民集体筹资等方式,全村修建4米宽的水泥道路3.6公里,种植绿化树木1200棵,美化坑塘5处86亩,放养鲤鱼、鲫鱼、鲢鱼、泥鳅等20000尾,坑塘边种植垂柳360棵;建设文化广场4处,安装健身器材20台套,美化墙体300平方米,营造了一个环境优美、生活文明、休闲娱乐的美好家园。
通讯员 何正言 聂小猛 李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