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树绿,水清,生活小区洁净典雅,农贸市场焕然一新,背街小巷清清爽爽……是每一位市民对生活环境的良好愿景。
今年,省爱卫会将对我市进行第二轮省级卫生城市复审。为进一步巩固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健全城市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卫生管理水平,确保顺利通过复审考核,全市各相关部门厉兵秣马,查漏补缺,整改督办……
本报特开辟“迎省级卫生城复审 建生态宜居菏泽”栏目,展示部门创卫举措,感受创卫给这座城市、给菏泽市民带来的变化。敬请关注。
7月14日,全市迎接省级卫生城市复审动员会议后,全市上下迅即行动,及时安排部署,细化工作方案,强化措施落实,全市迎审工作顺利启动,氛围逐渐形成。
全市动员会议召开后,牡丹区、定陶区、开发区、高新区及市直各部门迅速行动,对迎审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市复审办对巡查发现、媒体曝光、群众投诉和领导交办的事项进行立项督办,连同摸底调查存在问题,一并建立《菏泽市省级卫生城市复审工作主要问题台账》,涉及问题135个,实行销号制度,按月考评并排名通报。市住建局抽调32人到施工现场蹲点包干,市交通运输局整修车站公厕,市城市管理局加强了流动摊贩管理。
8月5日,高新区召开复审工作推进会,对照标准找差距,结合自身找问题,将迎审工作的任务再细化、措施再加强、力度再加大。
全市各级各部门继续加大整治力度,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稳步推进,市容环境卫生有所改观。驻城的三个城管执法大队对主次干道店外经营、乱摆摊点、乱停乱放、乱设广告牌现象进行了综合整治,督促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共清理乱堆乱放、违章搭建150余处,整治店外经营700余家;拆除违规设置广告牌60余块,清理小广告4000余处;部分拆迁工地废旧物料正在清理;关停曹州路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银田农贸市场管理逐步规范,火车南站便民市场初具规模。经过各区各部门一个月的努力和攻坚,市中心城区公共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为复审工作奠定了初步基础。
在8月12日的全市迎接省级卫生城市复审工作第一次推进会议上,市迎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对暗访的牡丹区、高新区部分道路街巷、公厕环卫设施、集贸市场、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社区单位、建筑工地、“五小”重点行业等迎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报。
在环境卫生方面,明查暗访督导组重点查看了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卫生清扫保洁,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果皮箱等环卫设施管理情况。其中,青年北路、解放北街、广福街、教场李庄、水洼街、金沙江路、曹州路等部位通过对生活垃圾、杂草、废旧物料、卫生死角的治理,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垃圾中转站清运及时,大多数公厕干净清洁。
在“五小”行业治理方面,督导组仔细查看了“五小”行业的岗位责任制度、公共物品消毒制度、卫生清扫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培训等卫生管理制度;健康证、卫生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等证件办理情况;餐厅环境卫生、操作间卫生、仓库及配货间卫生、餐具炊具消毒、生熟是否分开等操作情况;防蝇、防鼠、防蟑螂等“四害”灭防措施。
“务必采取强力措施,尽快解决,确保复审顺利通过。”会上,副市长单立新提出要求并对下阶段工作进行部署。
单县的区域网格化管理,县、科级领导包保网格责任制让单县的创卫工作成效显著。8月17日,市迎接省级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办公室考察团到单县调研,实地参观单县城区综合整治、居民社区、城中村、农贸市场、五小行业、建筑工地和垃圾中转站等重点区域和场所,了解单县卫生城市创建和迎审工作的经验做法。同时提出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将骨干力量充实到创卫一线,做到“区、片、点”无缝衔接、相互配合,从区到片再到每一个商铺、每一个住户,都要指定专人负责值守;坚持“属地管理、属地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四区落实好属地的主体责任。
不仅如此,迎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政府督查室采取不定期督导和定期检查、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常性督导,对重点和难点工作落实情况跟踪督导。
随着创卫工作的不断深入,城市环境在优化,市民的生活品质在提升,一种崇尚文明清洁、和谐有序的新风尚正在逐步形成。 记者 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