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云“谋定而后动”;毛泽东同志也要求领导干部“多谋善断,重在谋上。”“谋事”决定着做事,“谋事”的质量决定着工作的质量,“谋事”的水平决定着发展的水平。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当前,我市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节点上,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和要求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正需要各级党员干部立足市情、实情,肯谋事、敢谋事、善谋事,精心运筹,因时而动,顺势而为。
肯谋事是一种态度。党员干部首先要肯谋事,这是想做事的具体体现,也是做成事的一个前提。“大人不华,君子务实”。从古至今,谋事“实不实”不但被视为人品高下的评判标准,也是鉴定一个官员从政能力和为官态度的重要依据。纵观当下,虽有万马奔腾谋发展的喜人局面,但种种精神萎靡、思想困顿的现象在一些干部身上仍有发生,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有之,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有之,畏难发愁、自缚手足者有之,小成即满、居功自傲者有之,一张报、一杯茶、从早混到晚者亦有之。党员干部如果不想事、不谋事,导致的结果不仅是止步不前,更会贻误解决问题的有利时机,错过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
敢谋事是一种精神。爬坡过坎、转型发展的菏泽急难险重的任务多,错综复杂的改革难题多,积弊流俗的思想痼疾多,正需要各级党员干部勇立潮头、果敢决断。但是现实中,仍有不少干部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好人主义盛行;熟读躲、推、拖“三字经”,见矛盾就躲,见问题就推,见难事就拖;甚至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实际上已成为一种“软腐败”,任其发展下去,贻害无穷,发展无望。“为官避事平生耻。”面对成长的“烦恼”、调整的“阵痛”、转型的“沟坎”,各级干部一定要树立不愿担当就不该当干部、不敢担当就不配当干部、不会担当就不能当干部的观念,主动担责,认真谋事,敢于亮剑。决不能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要用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总结大会提出的“十问”来拷问自己,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着眼、着手、着力,谋划攻坚克难的对策,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发扬钉钉子的精神,逐项分析研究,逐项拆解解决,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成千里。
善谋事是一种能力。萧何定制,曹参随之;房玄龄善谋,杜如晦善断;隆中有对,天下三分。多谋善断的典故,史不绝书。作为能力,“善谋”要“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靠的是“谋实”。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谋”的出发点要对,“谋”的路子要正,“谋”的脚步要深。“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扣准民生10件实事下好功夫,做足功课。民之所需、民之所欲、民之所困正是各级干部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切不可掺杂个人的“私货”,捞实惠、图名利、玩花样、出风头、树形象。“涉浅水者见鱼虾、入深水者见蛟龙”。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重心下移、关口前移、靠前指挥,找准问题所在,获得宝贵的第一手材料;把情况搞全了、弄准了、吃透了,才能理清思路,摸到规律,将上级决策部署、他地有益经验和本地实际相结合,精准决策,提出科学赶超的新举措,夺取后来居上的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