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鄄城四个帮扶拉动农民工就业增收
  本报讯 (通讯员 傅成银 刘继泉 记者 焦同帅)近年来,鄄城县抓住机遇,率先行动,采取转移就业帮扶、自主创业帮扶、技能培训帮扶、特困援助帮扶四项措施,强势推进,促进了全县劳务经济健康发展。 

  转移就业帮扶 。一是促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充分利用县域经济、小城镇建设、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扩大当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的空间。在县开发区选取22家骨干企业与“第一书记”村建立了“一对一”劳务对接帮扶,目前,推荐就业5860人次。二是促进跨区域转移就业。充分利用“西输东接”、“北上南下”劳务输出基地的作用,提升跨区域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解决了农民转移就业。连续三年春节前后在县人民广场举办为期十天的招聘大会。目前,全县帮扶转移就业累计12630人。

  自主创业帮扶。一是对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免费推荐创业项目。二是对自主创业人员优先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启动了“快易贷”活动,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放大额度,目前个人贷款已提高至10万元,并大力扶持油用牡丹、中药材、蔬菜大棚等规模特色种植、养殖创业户,放宽条件,降低门槛,并按政策规定予以贴息扶持。三是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创业的,除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外,同时发放创业补贴。目前,已为省直“第一书记”帮包村30个种植、养殖户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8万元。

  技能培训帮扶。鄄城县技工学校、县第一职业中专、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三处定点培训机构分别与董口、旧城、左营三个乡镇对口承担“第一书记”村培训任务,按照“乡村出名单、培训机构出菜单、企业下订单、政府来买单”的培训模式,采取定向培训等方式,切实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力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将培训班设到村,办到农民“家门口”,培训费用及技能鉴定费用全免。同时,采取“技能+创业”的培训模式,大力开展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综合服务等创业项目实用技术培训,将培训课堂办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全年农村创业培训共3950人。目前,帮包村参加技能培训4782人,参加创业培训395人,培训补贴362万元。

  特困援助帮扶。鄄城县建立了结对帮扶制度,县、乡、村逐级建立责任制,县人社部门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包乡镇、党员干部包村庄,并建立了例会制度,定期与“第一书记”座谈,沟通交流情况。充分发挥人社部门职能优势,为每个“第一书记”村增设2名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从特困就业对象中选聘,按政策规定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另外再对每个村开发一个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贫困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按政策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全县县、乡、村三级专(兼)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就达到了752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版
   第04版:时事新闻
   第05版:时政新闻
   第06版:专版
   第08版:民生
定陶县排查治理农机安全生产隐患
鄄城四个帮扶拉动农民工就业增收
巨野县促进国省干线公路建设
巨野县服务业成为发展主角
图片新闻
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新时期菏泽精神
农民合作社,快去申领奖补资金
菏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的通知
乔迁新址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