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25日 星期四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A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素养的培养
鄄城一中 王丙清

  人文素养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它既包括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生态度、道德修养,又包括一个人的爱国情操、价值观、人生观等。一个人的人文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人文知识的积累与内化的结果。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又有着重要的独特的学科优势。那么,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切实树立正确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前提。我国现行的教育越来越走向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青少年学生中已出现严重的价值观金钱化,社会责任感缺乏,文明滑坡等现象。在升学的压力下,历史教学变成了时间、事件和所谓意义等知识的单调堆砌,人文素养教育的缺失已成为传统历史教学的一个重大弊端。所以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二、重视加强教师的人文修养是保障。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对于历史教育能否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品德修养、教学艺术、个性心理等时时刻刻都在感染着学生。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一是要深化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加深专业内涵;二要加强相关学科的知识修养,扩大知识面;三要塑造自己的个性,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三、充分挖掘历史新课程中的人文内容是核心。历史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养教育内容,是其他学科教学所不能比拟的。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更是改变了原来历史教学以政治史为主要内容,以王朝兴替为主线,忽视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等内容的缺憾,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经济史,社会史,思想史,风俗史,尤其文化史方面的内容比重。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四、以课堂为依托全面推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根本。现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广大历史教师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务必在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领会历史教材所蕴涵的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在课堂组织、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上狠下工夫,以达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比如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孕育出各种深厚而高尚的情感,以达到对其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五、拓展历史人文素质教育的空间是完善。在提倡人文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应勇于拓宽教学空间,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主动学习,培养能力,提高人文素质。比如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成立历史兴趣小组,让学生贴近现实,"触摸"乡土,在实践中去感受祖国灿烂历史文化和人民的勤劳智慧,让学生在历史中领悟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时事新闻
   第A04版:专题·广告
保持打击走私高压态势
临沂市副市长赵爱华来我市参观
我市全面征集南下干部文史资料
阎什镇全力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牡丹区开展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排查整治
踏着节拍干事业
“鸡毛蒜皮”无小事 居务公开促和谐
两顽童开心趣逗大白鹅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素养的培养
为了煤矿早投产
成武县白浮图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