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08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A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孝顺媳妇付桂英
  她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五年前,婆婆重病缠身,生活陷入了无望。为让老人颐养天年,她不辞劳苦地给予了悉心照料和耐心鼓励,使老人身体渐渐康复,被街坊邻居传为美谈。

  今年45岁的付桂英,是成武县九女集镇九女集村东街的一名普通农家妇女。1985年,付桂英与刘绵胜结婚,婚后他们跟公婆住在一起。后来,他们有了孩子,一家老小生活其乐融融。可在孩子三岁时,公公却得了严重的脑血栓,经医治无效撒手西归。

  公公去世后,婆婆终日愁眉不展,茶饭不思,一下子苍老了许多。看到婆婆这样,付桂英便和爱人商量后,发动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等与婆婆能谈得来的人,都来跟她谈心,帮她走出阴影。婆婆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心灵手巧,针对这一点,付桂英手把手地交给婆婆织鞋垫,编围巾,以分散她的注意力。晚上,付桂英会把一天的趣闻轶事讲给她听。星期天,她还让孩子们陪婆婆开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好长时间的努力,婆婆终于对生活又树立了信心。

  婆婆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过去的苦日子,让她落下了气管炎、高血压等病症。2006年春季的一天晚上,婆婆在熟睡中从床上掉下来,当时就昏了过去。付桂英立即送她住院,经确诊为高血压所致言语不清、瘫痪不起。在婆婆住院期间,付桂英和丈夫轮流照顾,喂药、喂水、喂饭,梳头、洗脸、擦洗身子……20多个日夜,付桂英默默无闻的行为,深深感染着同病房所有的人,感动了医生和护士,一度被医院传为佳话。老人虽经多方面医治,但终落成半身不遂。

  为了让婆婆尽快恢复,付桂英和丈夫曾到成武、单县等各大医院求医问药不知跑了多少趟,取回中药100多副,西药不计其数。为了让婆婆早日康复,付桂英每天干完农活回到家,无论多累,她都要扶婆婆在院子里练习走路,及时把热水和药送到婆婆跟前。生怕老人寂寞,她主动给丈夫商量,专门给婆婆买了一台彩电,帮助收看一些戏曲文艺节目。冬天,付桂英唯恐老人气管炎发作,为老人买了4个热水袋,使其手、足、胸部都能取暖,老太太对儿媳的孝敬真是打心眼里满意。

  5年来,她不厌其烦地精心侍侯着婆婆。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桂英待我比亲闺女还孝顺。”为照顾了婆婆,付桂英很少走娘家,偶尔去一趟也是来去匆匆,看到娘家人,她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

  经过付桂英的精心护理,婆婆的病情终于有了好转。目前,老人能在室内做一些简单的活动了,言语也逐渐清晰,还可以和邻居聊聊天,家里又有了欢乐的笑声。街坊邻居都夸付桂英孝顺,她总是淡淡地说:“人都有老的时候,我这么做是应该的。”

  平日里,付桂英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婆婆,耳濡目染,孩子们也争着孝顺老人,有好吃的总忘不了奶奶,逢年过节或奶奶的生日都要给买上点小礼物,把老太太乐得合不拢嘴。

  付桂英的孝心感染着、带动着村里的村民。九女集村支部书记张建运告诉笔者:“村里出了个孝顺媳妇付桂英影响了全村,大家都以她为榜样,比着孝顺,比着勤劳,村里的尊老爱幼的文明之风越来越浓。” 通讯员王学孟孙为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专版
   第A03版:时事新闻
   第A04版:社会
   第A05版:都市生活
   第A06版:经济博览
   第A07版:文化广告
   第A08版:车界
孝顺媳妇付桂英
农民艺术节上“星”灿烂
陈老汉的后悔事
文明新风进社区
成品油价格上调车辆挤满加油站
汽车消费维权有点难
巨野:包村居民警进村入户解民忧
牡丹区警方连端两个“鼠窝”
磅秤底下塞东西 购粮诈骗进班房
东明医护人员为特困患儿捐款
广播购药无疗效 工商维权退货款
鄄城县干部职工为农民送“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