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6月12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A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菏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庆勇答记者问
  记者:今年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请陈局长介绍一下文化遗产日的来历?

  陈庆勇: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与此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许多问题,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记者: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陈庆勇: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记者: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陈庆勇: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记者: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什么?

  陈庆勇:今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的主题是:文化遗产 ,在我身边,非遗保护,人人参与。

  记者:今年“文化遗产日”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陈庆勇:今年“文化遗产日”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免费开放和重大文物保护工程等重点工作开展系列活动,宣传文物保护法和文物工作方针,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就和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宣传文化遗产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鲜经验,宣传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提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投入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记者:今年“文化遗产日”前后我市都有哪些庆祝宣传活动?

  陈庆勇:今年“文化遗产日”我市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在鲁西南民俗博物馆举办 “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鲁西南民俗展”和手工艺项目展示;二是举办新闻发布会,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向社会公布我市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情况;介绍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成果;为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颁证;表彰文物普查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三是在《牡丹晚报》刊载《’2010全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知识竞赛试卷》,在全市开展竞赛表彰奖励活动。四是举办文物法律法规咨询和散发宣传彩页,在城区标志性地段悬挂宣传标语。五是“文化遗产日”当天,除已免费开放的6家博物馆、纪念馆外,全市具备条件的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纪念馆等,全部向社会实行免费开放。

  记者:近年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陈庆勇:目前我市有2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60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96个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0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有33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有74人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今年我市有9个项目(10个申报单位)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山东省入选22项(24个申报单位),菏泽市占9项(10个申报单位),入选比例占全国2.6%,占全省40.9%。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市级单位的前列。

  记者:我市文物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陈庆勇: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成果斐然。2009年10月我市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全面完成,今年5月份省文物普查办公室派专家组对我市九县区实地调查阶段进行验收,全部被评为优秀等次(全省有五个市全为优秀)。目前我市文物普查工作进入室内资料整理和数据库建设阶段。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我市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2365处,(其中古遗址368处,古墓葬692处,古建筑417处,石刻53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226处,其它127处,)复查333处,消失文物点24处.目前我市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点2698处。 本报记者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菏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庆勇答记者问
~~~——菏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庆勇答记者问
~~~——菏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庆勇答记者问
~~~——菏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庆勇答记者问
~~~——菏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庆勇答记者问
~~~——菏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庆勇答记者问
~~~——菏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庆勇答记者问
~~~——菏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庆勇答记者问
~~~——菏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庆勇答记者问
~~~——菏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庆勇答记者问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时事新闻
   第A04版:广告
东明县三措并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我市开展“绿色家庭”“绿色环保企业”评选活动
成武县防汛除涝工程建设会战扎实开展
低碳建筑领跑未来
巨野“拥军车队”服务驻地官兵
杜堂:农民不种大蒜却发了大蒜财
省检查组来菏检查指导黄河防汛工作
全市高校武装工作会议召开
我市召开文化产业统计监测工作会议
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