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家电市场
“启军摩托城”前,老板黄启军忙得不可开交:一边指导徒弟修车,一边还要同前来买车的接洽。黄启军虽说只有三十出头,可从事家电维修、车辆销售已有十余年历史了。当笔者同他谈起农村家电、车辆的销售状况时,黄启军深有感慨:眼下农民的购买力太强了,从前彩电、摩托车在农村普及用了近十年时间,如今这电动车不到两年时间已有多半数家庭拥有,至于洗衣机、VCD、煤气炉捎带着就普及了。我看下一步又该普及冰箱、太阳能了。正说着马寨村的马丙华来买电动车,经过一番挑选,相中了一款米黄色的三轮电动车。马丙华对笔者说:“这是给爷爷奶奶买的,年纪大了,赶个集上个店方便。”他还告诉笔者,2007年他家添了三大件:手机、相机、冰箱,总共才花了四千多块。
俏了杂粮市场
中午时分,偌大的徐寨镇集贸市场,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市场上最红火的除了家电、车辆销售市场外,还有蔬菜、水果、小杂粮市场。佳富蔬菜超市前更是热闹非凡,尤其是红薯、萝卜的销售那是格外的红火,赶集的人们是你一袋我一袋地往车上搬,很少零买的。村民牛大爷带着小孙子也来买红薯、萝卜,牛大爷说:“这东西多年前整天吃,那时候是没粮食,如今多年不吃又想吃,听说红薯能防高血压,萝卜是小人参,营养大着呢。”而位于东北隅的粮食市场却显得有些冷清,买的、卖的人都很少。这些年该镇通过种植业调整,粮经种植比例已达1∶9,况且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蔬菜、水果类平时吃得多了,面食相应地就少吃了。据牛大爷介绍,他家四口人,从前一袋面仅能够吃二十天,如今一个月也吃不完。
热了图书市场
“怡人文化用品商店”里,图书琳琅满目,这里同样也是热闹异常,赶集的乡亲们拥进商店后,竞相翻阅起自己钟爱的图书。黄庄村的黄玉光小伙子一次就买了五六本,尽是农家致富的图书。在为民路十字路口一个摆卖风味小吃的摊点前围满了购买的乡亲,看得出这款造型别致、色彩鲜艳的面食特受人们喜爱。放眼望去,他在这街上还是独一份呢!“你怎么想起经营这个买卖呢?”笔者问摊主。“我是在《农家致富信息》上看的,工艺不复杂,也不用添啥设备,只要按照书上介绍的配方生产就行了,产品还绿色环保呢。”
宋长安 单世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