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03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创造”世界首例单条染色体真核细胞
在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植生生态所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内,覃重军团队在一起学习交流(7月31日摄)。 新华社发
  新华社上海8月2日电 (记者 张 泉 王琳琳)中科院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是继原核细菌“人造生命”之后的一个重大突破。北京时间8月2日,该成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

  历经4年,通过15轮染色体融合,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植生生态所覃重军研究团队与合作者采用工程化精准设计方法,成功将天然酿酒酵母单倍体细胞的16条染色体融合为1条,染色体“16合1”后的酿酒酵母菌株被命名为SY14。

  经鉴定,染色体三维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SY14酵母具有正常的细胞功能,除通过减数分裂有性繁殖后代减少外,SY14酵母表现出与野生型几乎相同的转录组和表型谱。从而颠覆了染色体三维结构决定基因时空表达的传统观念。

  此外,单条染色体真核细胞的“诞生”,突破了人们对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界限的传统认知。

  生物学教科书中将自然界存在的生命体分为具有被核膜包裹染色体细胞核的真核生物和染色体裸露无核膜包裹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通常含有多条线型结构的染色体,而原核生物通常含有一条环型结构的染色体。

  专家表示,该成果表明,天然复杂的生命体系可以通过人工干预变简约,甚至可以人工“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

  覃重军表示,该研究对于提升疾病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酿酒酵母三分之一基因与人类基因同源。人类的过早衰老与染色体的端粒长度直接相关,端粒的缩短还与许多疾病相关。与天然酵母的32个端粒相比,SY14酵母的单条线型染色体仅有2个端粒,为研究人类端粒功能及细胞衰老提供了很好的模型。

  自然科研机构中国区总监保罗·埃文斯表示,这些酵母菌株也可成为研究染色体生物学基本概念的强大资源,包括染色体的复制、重组和分离等,这些都是生物学领域长期以来十分重要的主题。

上一篇    下一篇
菏泽日报数字报|菏泽日报商业版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富民周刊
   第04版:新闻
   第05版:新闻·文化
   第06版:健康·广告
   第07版:时事新闻
   第08版:民生·广告
下半年物价有望保持温和区间运行
土耳其称将立即 报复美国制裁措施
日本高温天气持续
充实度暑期
中方回应美方拟对中国2000亿美元输美产品加税
美方举行仪式迎回 朝鲜战争士兵遗骸
中国“创造”世界首例单条染色体真核细胞
河南省一医院开设儿科夜间门诊
伊朗数学家奖牌被盗
陕西省高院复核终结米脂“4·27”故意杀人案
武汉:一女“老赖”多次整容拒绝还债被判刑
对“拼多多”侵权假冒商品等问题进行调查
规划公示公告
规划公示公告
学历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