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定陶区天中街道办事处吴庄村创业青年秦同超的草莓大棚里却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一畦畦绿莹莹的蔓叶下面缀着一颗颗红艳艳的草莓,秦同超和他的父母正拎着果篮采摘熟好的草莓。
说起种草莓,秦同超算是半路出家。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外从事农药、化肥销售工作。在和农业种植户打交道的过程中,秦同超发觉农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尤其是草莓种植业。于是,他毅然辞去了销售工作,回乡创业。
“我种的草莓都是绿色无公害的,品相和口感在市场上都是上乘的,不信你尝尝!”正说着,秦同超随手摘了一颗递给记者,记者尝了一口,草莓的香甜立刻充溢齿间。当记者问到种植草莓的“秘方”,秦同超毫不保留地向记者道来。
2013年秦同超从临沂回到老家创业,26岁的他满怀激情,踌躇满志,立志要做家乡的“新农人”。创业之初,秦同超拿出攒下的所有积蓄,又找亲戚借了一部分,拼凑了12万元,搭建一个现代化钢结构的草莓大棚、置办配套工具,开始心无旁骛地种植草莓。大棚建好,草莓苗种上了,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草莓种植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引进了带有多种病害的草莓苗,种上不到一个星期就出了病害特征。“当时真是眼含泪水把草莓苗全部拔除,重新再种。”秦同超说,种植事故造成近万元损失,但也坚定了后来他发展草莓育苗的决心。
吸取了第一次引进种苗失败的教训,秦同超在第二次引进草莓种苗时,选择了和山东农科院合作,成功引进了品种优良、长势良好的草莓种苗,并反复试验成功实现了自己育苗,提升了幼苗的成活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就这样,经过4年的钻研、摸索,秦同超草莓种植和育苗技术日渐成熟。从开始的一个棚到现在的3个棚,从一开始亩产2000斤到如今的亩产5000斤。
“我种的草莓都是采用的蜜蜂授粉,今天温度低,蜜蜂不出来,等温度稍微高一点,蜜蜂就嗡嗡地飞出来授粉了。”秦同超指着大棚中间的一个方形的木箱,木箱上盖了一床棉被,“蜜蜂不耐农药,打了农药这些蜜蜂都活不了了。所以我不打农药,不抹激素,也不用膨大剂,让草莓自然成熟,这样才能保留草莓原有的香甜。”为了提升草莓品质,秦同超只施有机肥,还采用滴灌技术,实现了水肥一体化。
草莓种好了,如何卖出去?这是很多种植户关心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在秦同超这却不是问题。凭借多年的销售经验,秦同超一方面利用微信、贴吧、美团等互联网营销手段,吸引游客采摘;另一方面通过和本地的水果店、蛋糕店合作,保证了草莓的销路。
几年的草莓种植让秦同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开始有了更长远的打算,希望带领村民一起脱贫致富。秦同超一步一步努力着,也一点一点准备着,2013年成立了定陶区聚香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2014年注册了“润红颜”商标,2015年申请认证了农业部“绿色食品”。
下步,秦同超打算寻求与水果电商和水果连锁品牌的合作,以化解草莓销路的不稳定性,并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吸引更多村民加入合作社,将草莓种植基地化、规模化、规范化,让种植户有一个收益稳定的草莓种植项目。“到那时,草莓种植不单单是一个生意,它将成为一种农业产业,一种带领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产业。”秦同超满怀憧憬地说。
文/图 通讯员 张婷 颜文珠 记者 刘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