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芬所在的茗嘉兴合作社建有高标准食用菌大棚100余个,拥有办公室、分级包装车间、培养室、仓贮、展览馆等场所12000平方米。在基地内,记者了解到,茗嘉兴合作社生产的灵芝、黑木耳、毛木耳、平菇通过了市“三品一标”认证及国家绿色认证,是全市唯一的一处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目前,主要产品涵盖黑皮鸡枞菌、灵芝、木耳、平菇、大球盖菌等10余个品种的高档食药用菌,远销北京、上海、西安、郑州、哈尔滨等十几个大中城市。
“目前,我们的合作社已先后投资800万元,累计流转土地700亩,改造养鸭棚26个,年加工菌棒700万棒,建立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的一条龙的产业链。”在茗嘉兴合作社销售经理马周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食用菌种植大棚。“合作社按照‘一棚带一户’的方式,每个大棚至少带动一名贫困户务工。提供了食用菌分装,物流外销等就业岗位,已经成功带动了本社区800人就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马周说。
茗嘉兴合作社董事长马化彬介绍说:“在区委、区政府、天中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引领下从外地引进了新特优食用菌品种,其中包括黑皮鸡枞菌,赤松茸两个高档品种,直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取得了不菲的效益。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新增了80个高档种植大棚,使产业生产规模最大化,利益最大化。”
马化彬告诉记者,自己创办茗嘉兴合作社的初衷只是想要用心去做一件正事,想要真正把钱装进老百姓的口袋里。“从原料的采购、生产、种植、采收、销售,我们都有准确真实的记录,确保生产的每一批产品都是合格优良产品。下一步,我们将在生产管理上再下功夫,做细、做好,把工作重点最终落在对老百姓的服务上。”
茗嘉兴合作社通过实行“统一引进品种、统一提供菌包、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服务、统一收购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基本上形成了产、购、销一起的产业链,为群众解决购销难的问题,走出了一条定陶区南城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之路。
记者 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