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20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十四节气灸——大寒灸
  “节气灸”是根据一年当中的二十四个节气,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行艾灸,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一种方法,这种顺天应时、踏着时令节点的治疗方法在防治疾病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张玉霞介绍,中医的“天人相应”理论认为,自然界之所以出现季节和时序的变化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人体内在的阴阳也会受到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的影响。季节交替阴阳变化之时,也是年老体弱和久病之人加重病情、诱发宿疾或生新病的时期。如果在这个节点上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经络之气,温壮元阳,调动机体潜能,能提高机体抗病和应变能力,用低廉普通的艾草就可灸出健康。“节气灸”以其简、便、验、廉的优势,为历代医家及百姓所喜闻乐见并沿用至今,在传统防病保健领域里占有特殊的地位。

  1月20日大寒,大寒时节天气依然寒冷,是最佳的温补时节,饮食上多食辛温的食物可防风御寒,此时艾灸也能很好地祛风散寒,令人体气血畅通,提高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张玉霞告诉记者,大寒艾灸与小寒艾灸基本一样,同样应本着“冬暖脊背、夏暖肚”的大原则,可在诸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上任何具有滋补作用的穴位施灸,最常用的就是督脉大排灸。任脉上艾灸的主要穴位有:神阙、关元、膻中。

  督脉为阳脉之海,灸之可温肾助阳,有温阳益气、散寒止泻之功。肚脐为治疗腹泻的要穴,另有天枢止泻,气海补气,建里固护卫气,共奏温阳益气、散寒止泻之功。脐通百脉,艾灸神阙可补气血,温脾肾,培补元气;持续温灸关元穴可使腹内寒气消散,小肠吸收功能增加,既补气又补血;任脉之气在膻中穴吸热胀散,灸之可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 记者 马琳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百姓问政·广告
   第05版:法治菏泽
   第06版:新闻·健康
   第07版:时事新闻
   第08版:民生·广告
曹县确保换届工作有序进行
牧原公司免费推广沼液肥促增产
多措并举 做好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
图片新闻
砖庙镇:筑牢基层党组织基础
接触家畜及其产品要做好防护
退休后生活太单调? 试试做这7件事
防风御寒 壮腰健肾筋骨强
二十四节气灸——大寒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