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夜校”——点亮扶贫明灯
市开发区岳程办事处辛集居民高贤增从办理小额农户贷款开始,就和农商银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在菏泽农商银行提供的资金支持下,他做起了百货经营,生意越来越好。今年初,通过农商银行“金融夜校”培训,他学会了网上银行的使用方法,现在不用每次都到农商银行网点去打货款了,用他的话说,“这边网银汇款,一分钟那边就发货”。他向周边商户分享了网银体验,大家听了,也纷纷前来办理这种不用跑银行打款的“网银”。
“辛集做小本生意的农户很多,在培训之前,不少农户确实没有接触过网银,还是以传统的支付方式交易,费时费力。通过传授知识,不少农户都开始接受这个对他们来说新鲜的交易方式。”菏泽农商银行辛集支行的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菏泽农商银行大力开展了“金融夜校”活动,特别是对于农村区域,计划用两年的时间,通过开展“金融夜校”宣讲活动,普及广大群众的金融知识和金融扶贫惠农政策,提升客户诚信意识,开办地点从网点扩展到沿街门市、社区、企业、行政村等,不拘一格。
“在普及金融知识的同时,适时播放种植、养殖宣传片,帮助农户学习科学种植、养殖技术,解决了贫困区域缺少技术信息的难题。在宣传过程中,我行工作人员通过发放扶贫惠农政策宣传页及进村入户与农户面对面交流,及时捕捉农户的金融需求,推进了金融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菏泽农商银行行长蒋继宝说。据了解,截至目前,该行共举办活动1200多场次,参加学员近3.5万人,社会反响良好。
据了解,自开展金融扶贫工作以来,菏泽农商银行专门成立金融扶贫领导小组,通过制定详实的金融扶贫方案,明确职责分工,确保责任到人。在与区扶贫办对接的同时,准确掌握扶贫办确定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和农村贫困户,实行“一户一档”制度。各支行设立精准金融扶贫服务室,积极对接乡镇扶贫部门,协调村两委、“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头人等,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融资需求,开展金融服务档案建设,对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资产构成、生产生活以及金融需求等内容实行“一户一档”。
“我们力争将每个细节都落到实处,努力做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菏泽农商银行董事长时伟说。
2 精准识别——提高扶贫效率
近日,记者来到牡丹区大黄集镇的一处养殖场,老板老刘告诉记者,自己也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以前在外面打工,一年下来也挣不着几个钱,想建个养鸡场,却苦于没有资金。前段时间,听说咱农商银行有对贫困户帮扶的政策,我就去大黄集支行打听了一下,没想到我可以申请扶贫贷款,填好信息后,没几天贷款就下发了。”老刘说。
老刘的小型养殖场利用的是全自动化的设备,“我的养殖场规模小,平常也不用雇人,自己就能忙得过来,咱们农商银行的领导还经常过来,给我送些养殖技术方面的书籍,帮我了解市场行情,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老刘感慨道。
“我们对辖区里的贫困户进行了摸底调查,像老刘这样符合贷款条件的,我们会尽全力支持。”菏泽农商银行大黄集支行行长表示。
在开展金融扶贫工作中,菏泽农商银行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纯低保户、五保户”四种贫困户类型,纳入扶贫建档立卡管理,做到全面摸排,有效甄别扶贫对象。根据客户信息,各支行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原则,对辖区内有信贷需求的贫困户进村入户实地调查,通过筛选,因缺少资金致贫的贫困人员6242人,初步符合金融扶贫条件的2690人。截至目前,菏泽农商银行已办理扶贫贷款460笔,余额4500.3万元;其中信贷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170户,贷款1193万元,投放扶贫经营主体产业贷款3307.3万元,为199户贫困户提供了脱贫就业岗位。
3 精准对接——创新扶贫模式
“每天在这里工作8个小时,工作也不算很累,厂里给我们签了协议和劳动合同,比前几年去外地打工把老人孩子都留在家里要强多了。”在牡丹区大黄集镇一家面粉加工厂,正在忙着缝包的孙秋霞说道。
“这家面粉厂是农商银行支持的产业扶贫就业点,目前工厂已经吸纳了将近20个贫困户,按照工作劳动强度和贫困户的年龄,逐一安排就业岗位。”菏泽农商银行信贷部工作人员张太红表示。
据了解,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菏泽农商银行“量体”制定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宜商则商”的原则,根据贫困对象特点“量体裁衣”,先后推出富民农户贷、富民生产贷、光伏贷、扶贫家庭贷、扶贫企业贷等扶贫贷款产品,在办贷流程上简化手续,为贫困户提供绿色申请通道;利率执行上,针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结合政府贴息、风险补偿政策,通过信用评定,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以基准利率发放贷款,切实解决农户融资贵的问题,加快贫困村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同时,菏泽农商银行还依托大客户带动,促进贫困人口就业。依托农业产业链升级,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的深入合作。通过批量开发、提前授信等方式优化贷款流程,积极运作“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的产业链信贷业务,协调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签订协议,收购贫困人员生产的农副产品,将贫困人员纳入农业产业链,强化其利益对接,实现共同致富。
“山东盛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牡丹区农业龙头企业,主要从事牡丹培育、种植、收储营销和深加工,为更好地实行精准扶贫,我行积极协调该企业和周边贫困户,一方面签订牡丹收购协议,给予双方信贷支持;另一方面让部分贫困户到该企业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菏泽农商银行行长蒋继宝介绍道。据悉,目前,菏泽农商银行已对该企业信贷支持450万元,对15户贫困户信贷支持80万元,整体带动150户贫困户就业。
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菏泽农商银行还大力推进普惠金融,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将“金融夜校”宣讲活动与金融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对广大客户的金融知识普及和诚信意识培育,使夜校活动成为金融扶贫的服务器和催化剂,更好地推动了金融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支付结算网络建设方面,菏泽农商银行大力发展电子银行,广布自助机具,积极推进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目前,已发展电子银行客户8.15万户、银联POS终端6558台、电话POS终端1650台、自助设备273台、农金通369台、小微云16台,初步实现了网格化、全覆盖的服务格局,让农民享受到了足不出村办业务、田间地头能转账的金融服务,满足了偏远农村、贫困村各项支农补贴发放、小额提现、转账等基本服务需求,解决了贫困户资金收付结算办理不方便的问题。
“做好金融扶贫工作既是农商银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服务‘三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下一步,菏泽农商银行将继续立足自身优势,大胆实践,主动作为,积极探索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新手段,创新扶贫信贷产品,运用好信贷精准扶贫、产业联合扶贫、区域带动扶贫、信保合作扶贫等模式,建立农商银行特色金融扶贫新体系。”菏泽农商银行董事长时伟说。
文/图 记者 杨飞
通讯员 张富贵 韦安然 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