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羊肉汤作为鲁西南传统名吃,以其色白似奶、水脂交融、鲜而不膻、香而不腻、温中散寒、开胃健脾而誉满神州,被载入《中华名菜谱》,称之“天下第一汤”。山东百寿坊食品有限公司始创于1999年,在当地信用社的大力扶持下,由过去的农家作坊,逐步发展成为集科研、养殖、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并成为省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连续三年被省、市评为龙头企业和明星企业。
打响地方特色招牌
做大做强羊汤文章
单县羊肉汤作为传统名优小吃,一直以来被菏泽人所追崇,它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成为中华名吃。它除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外,还得益于优质天然的单县青山羊肉和当地的水质,用外地的羊肉熬制出来的羊肉汤往往丧失了其本有的独特风味,比起正宗单县羊肉汤大打折扣。所以单县羊肉汤虽然名声大噪远扬四方,但因其传统工艺和原材料的地域性限制,推广受到了制约。若不亲自到单县,恐难尝到真正的正宗美味,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单县羊肉汤这一名吃不名,锁在深闺人未识。如何将单县羊肉汤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进行方便包装,让外地人也能像吃方便面那样随时可以一饱口福想吃就吃,一直是困扰单县人的难题。
为了提高单县羊肉汤的知名度,让全国各地更多的人品尝到正宗的单县羊肉汤,山东百寿坊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世河带领科技人员,立足原有羊肉汤的传统风味,挖掘传统工艺,苦心钻研,反复试验,利用现代生产设备和先进科技,成功研制了既能保持单县羊肉汤传统风味,又更具营养的百寿坊固体羊肉汤。这项研究解决了单县羊肉汤只能现熬现吃、不易携带存放的问题,填补了国内外肉汤制品空白,于2002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为提高单县羊肉汤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出了积极贡献。百寿坊羊肉汤也先后获得“中华著名特产”、“山东名吃”、“菏泽十大名吃”等荣誉称号。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多年来,为发展地方主导产业,单县县委、县政府把“念羊经、唱羊戏、发羊财”做为全县人民的增收途径,并建立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畜牧发展格局。为积极响应政府部门的号召,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张世河在多个乡镇建立青山羊散养基地,由基地带动千家万户进行个体饲养,对农户实行“六统一”的方式,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带动全县养羊240万只,人均年收益在2000元左右。为保持菏泽地区青山羊的优良品种,促进青山羊市场发育和良性循环,2011年初,公司在信用社的扶持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了占地300余亩的青山羊良种繁育养殖基地,建设了20个存栏500只青山羊的规模化养殖车间。
短短几年时间,在当地政府及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公司现拥有两个厂区、一个牛羊养殖基地,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建有1万吨冷库群,年产肉制品1.8万吨,屠宰和冷鲜肉分割2万吨的现代化厂房,有达到出口标准的牛羊宰杀生产线,日生产能力达50吨的羊肉汤系列食品加工车间。经营范围包括牛羊养殖、宰杀、冷鲜肉、清真固体羊肉汤、牛羊肉罐头生产、销售,百寿坊羊肉汤连锁加盟及食品冷藏等,销售网络覆盖21个省市。
银企结下“鱼水”情
互利互惠获“双赢”
“有的银行办理贷款时手续繁琐,审批环节多,需要来回跑多次,既耗费时间又耗费精力。”张世河说,由于企业屠宰量较大,因此,需要大量资金购买原材料。由于有的银行贷款程序繁琐,放款速度慢,往往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不便。于是,他就试着与信用社打交道。通过办理业务,他发现在信用社贷款不仅简便快捷,而且需要什么材料一次性告知,少跑很多冤枉路,整个贷款过程都有服务人员跟随办理,让人觉得很舒心。回去后,他就把所有业务都转到信用社。在多年的合作中,通过信用社的资金支持,企业不仅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且因为在购买原材料时能及时付款给客户,也提升了企业的信誉,与客户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另外,公司还利用充足的流动资金,聘请专家教授帮忙研发新产品。现在,公司已经研制出72种羊肉汤。
“过去熬汤后剩下的羊骨都当废品卖掉,十分可惜,现在我准备再上一条新的生产线,将羊骨经深加工后做成胶囊壳。”张世河说,若没有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企业不会发展这么快,银企之间的关系可谓是“鱼水”情深。如今,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贷款额度也从最初的20万元增加到2800万元。目前,他正在筹备开发新的项目,准备上一条新的生产线,加工医药用的胶囊壳,不仅成本低、无污染,对人体无害,而且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文/图 记者 王燕 通讯员 张富贵 袁磊 王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