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道路,为我们做好新时期人防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新的起点上,人防部门必须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军民融合这条主线,大力推动我市人防各项工作更加紧密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不断提升人防战备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着力增强人防组织指挥能力
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防空袭斗争能力,是人民防空的根本职能。必须要按照习主席“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真正把军事斗争准备往前头赶、往实里抓,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任务。
加强指挥体系建设。要按照机构健全、关系顺畅、场所完备、手段灵敏的要求,进一步配套完善市级人防基本指挥所、机动指挥所内部设施和指挥信息系统,构建一体化指挥平台。积极推进县级指挥场所建设,建立人防指挥机构常态化建设机制,形成完善的指挥工程体系,为信息化条件下人民防空行动、和平时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信息化建设。坚持把加快信息化改造、提升信息化水平作为增强人防核心能力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完成人防综合信息数据库建设,实现工程、组织指挥、通信警报、专业队建设等人防诸要素的综合集成,形成共建共享、整体联动、统一高效的信息网络,切实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人防组织指挥能力。
加强通信警报建设。完善人防预警报警系统,加大通信警报设施的维护管理力度,保持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坚持警报试鸣制度,将警报音响覆盖范围向重点乡镇、社区延伸,积极利用防空警报为防灾救灾服务。
加强训练演练。切实把训练演练摆上重要位置,作为经常性工作突出抓好。要从实战要求出发,突出抓好结合防空警报试鸣活动开展的防空防灾演练、机动指挥车拉动演练、城市居民疏散演练等,提高演练的实战化水平,切实增强遂行应急任务的能力。同时,要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抓好卫星、短波、防化等专业技能训练,提高人防机关、保障力量和专业队伍的实战能力。
推进融合发展,着力提升人防综合防护能力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防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和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人防部门必须抓住机遇,推动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努力为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进一步完善人防工程建设规划,促进城市地上地下协调发展。紧盯城市发展变化,抓住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重要时机,及时编制人防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切实将人防工程建设纳入城市建设之中,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协调发展,增强城市整体合力。
科学统筹推进人防工程建设,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步伐。按照适度扩大规模、优化布局结构的思路,多措并举开展人防工程建设,重点抓住城市新建居民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大量增加防空地下室面积,发展地下停车场,有效扩大地面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地面用地紧张、停车难等问题。要结合城市小区建设或道路、广场改造,积极推进建设公用人防工程,不断拓宽人防工程建设筹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投资人防工程建设。
切实提高人防工程建设质量,提升城市建设整体品位。建设高质量人防工程,既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基本要求,也是改善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要按照精品化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确保工程建设不出败笔,不留遗憾,使人防工程既能体现城市特色,又突出城市文化,成为城市亮点。同时,对已建的人防工程要加强维护管理,确保工程使用安全。
深化平战结合,着力提高人防服务民生水平
人防设备设施既是战时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依托,也是平时参与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保障民生的重要资源。因此,要坚持平战结合方针,充分发挥人防工程设备设施的功能作用,多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做实事,大力提高人防建设服务人民群众水平。
立足惠民,积极开发人防工程商业、娱乐和停车服务功能。深入挖掘人防工程平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运用市场方法,积极将繁华商业区和人员聚集区人防工程开辟成商业、仓储、餐饮、停车场,方便人民群众生活,扩大社会就业,繁荣城市经济。
立足安民,加强疏散基地和应急避险场所建设。积极利用人防工程开设应急避险场所,制作人防工程标识牌和疏散场所平面示意图,合理划分人员生活、服务保障等功能区,完善救护、供水、供电、通风等设施,制定相应的应急避难工作预案,确保一旦遭遇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让公众知道往哪里去、到哪里躲。
立足便民,利用人防工程提供避暑纳凉服务。积极利用人防工程“冬暖夏凉”的特点,暑期开放人防工程作为纳凉送爽场所,配置休息桌椅和宣传材料等便民设施,为群众夏季休闲提供清凉去处,节约能源资源。
严格依法行政,着力提升人防执法水平
人防事业能否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关键靠好的发展环境做基础和保障。就我市人防建设而言,必须要通过提升人防依法行政水平、建设优良发展环境为人防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逐步完善人防法律法规体系。要立足新形势下人民防空的任务、管理目标的需要,根据国家、省关于人防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结合当前我市地域特点和人防工作实际,制定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的人防建设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人防建设发展提供完善的政策基础和操作平台。
建立严谨的人防行政执法机制。进一步规范人防行政审批行为,统一人防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防止执法过程中权责不一、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抓好人防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建设,创建“一站式”办结的工作机制,优化政务环境。完善人防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建立群众投诉渠道,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人防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加强行政执法工作。要严格落实《山东省城市新建民用建筑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减免管理暂行办法》,依法征管和使用人防易地建设费,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减免易地建设费。要加强人防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素质,严禁以执法为由为难服务对象和群众,坚决杜绝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的发生。
强化组织领导,着力优化人防发展环境
坚持和完善军政双重领导体制。切实把人防建设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绩效考核体系,列入议军会议的重要内容,及时研究解决人防建设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人防建设的方针、原则和要求得到全面落实。要根据近年来全市人防建设快速发展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基层人防机构建设,更好地使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不断丰富和改进人防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构建“大宣教”格局。建立人防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网络长效机制,巩固扩大人防宣传教育阵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人防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人防建设的浓厚氛围。
打造高素质人防队伍。深入推进人防机关“准军事化”建设,切实加强思想政治、人才培养和战备训练工作,全面提升人防系统干部职工素质能力。坚持不懈地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委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将抓业务与抓队伍、抓勤政与抓廉政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人防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