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来,公共自行车受到市民的青睐,在菏泽城区串起城市低碳风景线,市民更是带着公德上路,自觉爱护公共自行车,出现了公共自行车整体运行情况良好的局面,折射出市民的文明素质。
公共自行车,串起城市低碳风景线
6月9日7时30分,在市区和平路亨通园小区附近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刷卡、取车,市民王秋香跨上一辆自行车,往距离3公里的单位上班,把车停放在单位附近的公共自行车站点。中午下班,她又在单位附近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取车返回家中。
王秋香告诉记者,自从我市投放公共自行车以来,她就成了公共自行车的“铁杆粉丝”,“我喜欢骑自行车,既方便又环保,还能锻炼身体!”
骑自行车上下班、买菜、双休日出行……两个多月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出行选择公共自行车,加入到低碳生活行列。免费公共自行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市区交通拥堵和污染,给市民带来了切实的方便和实惠。据了解,目前,初期工程在市区规划设置100个站点,投放公共自行车2000辆,基本实现了市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全覆盖。
“自今年4月6日公共自行车系统开通以来,经过两个月的运营,整体运行情况良好。”6月10日上午,市城管局公共自行车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张东来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市民以公共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强身健体”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截至10日9时30分,公共自行车借车卡办理已近3万张,累计使用量已达到517029次。
带着公德上路,市民自觉爱护公共自行车
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行是一项大型的便民惠民工程,它也是我们市民素质的一块试金石,它的运行情况、损坏情况是检验我们市民素质高低的晴雨表。
根据我市公共自行车的使用规则,市民只需交50元充值费即可免费办卡,刷卡租车,在一个小时内免费使用,若超时了则适当收取租金。应该说,这是一项民心工程。“尽管存在有个别市民把存放在锁柱上的自行车当健身车飞速踩踏、后轮轴上危险站人等‘粗暴用车’的现象,但通过公共自行车监测发现,仅有少量自行车在运行中出现零件有所松动等意外情况,公共自行车自运营以来始终保持较高的安全运行率,丢失率为零。”张东来告诉记者,公共自行车,贵在公益;文明城市,根在文明市民。公益事业靠的是市民的参与和支持,折射出来的却是市民的文明素质。
市民王业军是公共自行车的忠实“粉丝”,6月8日上午10时许,他骑公共自行车到达目的地后,把车子存放整齐,又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巾,将溅到车身上的泥土擦拭掉。“公共自行车是我市推行的一项大型便民惠民工程,它是公共财产。爱护每一辆车,就像爱护自己的车一样。”王业军表示要用自行车的两轮骑出一种新生活、新风尚。
6月8日14时,在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前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市民刘亚玲放好自行车后,又站在自行车后用眼瞄了瞄。“看看我把车子放正了吗?”她笑着说,正确停放自行车,有利于延长它的寿命,我们不能让政府投放的民心工程损毁在我们市民的素质上。有一次她在租车时,发现旁边的租车人因一时刷卡不成功就用力摇晃车。“这是一种很没有公德的表现,我当然要制止他。”刘亚玲说,作为市民,我们有义务共同努力,相互监督,为自己和他人低碳、绿色出行创造良好条件。
为此,还有市民专门作诗一首《公共自行车事好》:“公共自行车事好,群众出行方便了;双脚蹬车浑身动,舒筋活血身体好。公共自行车事好,油气资源不燃烧;蓝天白云空气好,节省能源又环保。公共自行车事好,政府为民多操劳;群众应有责任心,监督破坏与偷盗。公共自行车事好,爱护公车品质高;公车不能当玩具,办事办公骑正道。”来盛赞公共自行车为大家提供的方便,同时呼吁市民对公共自行车要多加爱护。
自行车管理者,用汗水为市民换来方便出行
“之所以我市的公共自行车运行良好,一方面是绝大多数市民就像爱惜自己的车一样去爱惜公共自行车,另一方面是管理方维护给力。”市民张薇说:“有好几次见工作人员装卸自行车,浑身都湿透了,咱下班回家了,他们还在工作,为了尊重他们的劳动,咱也得爱惜自行车。”
记者从市城管局公共自行车管理办公室了解到,目前我市组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服务队伍,提高车辆调度和维修效率,强化路面站点巡查力度,办公室还为站点管理工作人员配备简单的维修工具,及时检修各站点的故障车,保障了公共自行车能够正常运行,确保市民有车骑,方便还车。
6月9日14时30分,记者在位于太原路牡丹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附近的公共自行车站点看到,锁柱上没有一辆自行车。“都被市民骑走了。”正在从运输车上往下搬运自行车的调度人员告诉记者, 骑车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上下班时间,有的站点出现空桩现象,有的站点车辆多得放不下,需要来回调度平衡,以方便市民骑行。
“为了确保每个站点保持合理的车辆存放率,我们的工作人员也随着车辆的变动进行调度调配,让市民有车可骑,有桩可还。”张东来说,由于工作人员少,车辆调度人员平均每人每天要装卸车辆240多次,劳动强度大,车队、维修、巡检、客服都是如此,一天两班倒。为了不耽误市民用车,他们每天早晨6点就上班,晚上10点多才能下班回家。
“每次听到市民的理解声,我们再苦再累也值了。”车辆管理人员沙元敏说。就在前几天,她在感冒发烧、四肢无力的情况下,坚持在上班之前输完液,上班时就让丈夫骑电瓶车带着她,到自己工作区域一个站点一个站点地对自行车进行检修保洁,一下午她要检修擦拭10个站点,200多辆自行车。
“叮铃铃,叮铃铃!”车铃轻响。6月9日19时,在赵王河畔,三名妙龄少女骑着绿色的公共自行车,与夕阳西下中微波粼粼的湖面相呼应,形成一幅美丽画面。而这只是菏泽公共自行车亮丽风景线中的一幅画面。
记者 刘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