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市把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作为扶贫工作主要对象。后5年,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再确定新的扶贫标准。
到2015年力争实现以下任务目标:低收入人口人均纯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省市重点扶持村基本实现“五通”、“十有”,90%以上的扶贫对象收入实现3年翻番。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明显壮大。重点培育和基本形成5个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10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产业示范村:即以高温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产业体系,以洋香瓜、苹果为主的鲜果产业体系,以植桑养蚕、中药材、油用牡丹、黑豆及其它优质小杂粮为主的特色种植产业体系,以青山羊、小尾寒羊为主的畜牧产业体系,以木材镟皮、拼板为主的小型加工产业体系和10个以种养加为主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产业示范村。把重点扶持乡镇打造成特色鲜明、优势产业突出的专业乡镇。重点扶持乡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重点扶持乡镇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进一步改善民生。
“十二五”期间,省市扶持重点是:(一)省级重点扶持村。根据贫困人口分布、综合发展实力和扶贫开发实际需要,省委、省政府将低收入人口相对集中的曹县安蔡楼镇、孙老家镇、仵楼乡、阎店楼镇、朱洪庙乡、砖庙镇、侯集回族镇;定陶县半堤镇、杜堂镇、南王店镇、冉堌镇;成武县伯乐集镇、九女集镇、南鲁集镇、孙寺镇、汶上集镇;单县黄岗镇、李新庄镇、时楼镇、浮岗集镇、高老家乡;巨野县大义镇、独山镇、太平镇、田庄镇、万丰镇、营里镇、章缝镇;郓城县张鲁集乡、李集乡、黄集乡、杨庄集镇、郭屯镇、唐庙镇;鄄城县临濮镇、董口镇、旧城镇、李进士堂镇、左营乡、凤凰镇;东明县焦园乡、沙窝镇、长兴集乡、刘楼镇、菜园集镇等45个乡镇的667个贫困村确定为省级重点扶持村。(二)市级重点扶持村。在牡丹区范围内,按照各村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统计排序,选取李村镇、马岭岗镇、吕陵镇、黄堽镇、胡集镇、小留镇等6个镇的50个贫困村作为市级重点扶持村。“十二五”结束后,根据村级经济发展状况,对市级重点扶持村进行调整。
省市扶贫重点区域共涉及717个行政村,覆盖农村人口113.9万人,其中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人口约38.8万人。其它区域扶贫开发工作由所在县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