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02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牡丹溯源
  潘建荣

  编者按:阳春三月,天渐变暖,国花牡丹,即将盛开。值菏泽第二十三届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莅临之际,撰小文话牡丹,以飨读者。

  东晋人崔豹在《古今注》中云:“芍药有二种,草与药,有木芍药。木者,花大而色深,俗呼为牡丹。”【1】这条记载说明牡丹本无名,依芍药而称木芍药。在晋时已入中药。宋代学者郑樵《通志》云:“牡丹本无名,依芍药得名,故其初曰木芍药,古亦无闻,至唐始著。”【2】隋朝有书曰《种植法》,共七十卷,没有记载牡丹之事。知隋朝前花药之中,无牡丹之名。到了唐代,牡丹作为名花开始著名。这些记载无不说明牡丹本无名,依芍药而称木芍药。在晋时已入中药。这种已经出名的牡丹生长在什么地方?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云:“牡丹初不载文字,唯以药载《本草》,然生于花中不为高第。大抵丹、延已西及褒斜道中尤多,与荆棘无异,土人皆取以为薪。”【3】是说牡丹最初生长在秦岭之中,以褒谷斜道中尤多。在无人赏识之前,同荆棘一样被当时人作柴草燃烧。

  古代药书《本草经》曰:“牡丹出巴郡”。【4】巴郡为秦置郡,今重庆市。是说古代重庆山区多野生牡丹。

  宋人寇宗内《本草演义》云:“牡丹今丹、延、青、越、滁、和州山中皆有之。”牡丹不但在秦岭山中有,在东方的青州,淮南的滁州、和州也有。

  宋初大型类书《太平御览·药部·牡丹》下载:“范子、计然曰:牡丹出汉中、河内,赤色者以善。”【5】范子指春秋末范蠡,计然即道家文子,二人为师徒关系。汉中指四川北部、秦岭之南;河内泛指山西及河南境内黄河之北。此语如果为范蠡所说,说明牡丹不但得名春秋末年,而且当时就已知道秦岭之南汉中和山西也产牡丹。

  东晋谢灵运《谢康乐集》中云:“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东晋永嘉郡,即今温州市,反映出浙江温州地区有众多野生牡丹。《游名山记》云:“泉山多牡丹。”泉山一般指福建福州市一带之山,说明闽南也有野生牡丹。

  宋元佑中(1090年),河南阳翟县人孟三郎于山中挖得红牡丹一株,宰相文彦博栽于家中。说明河南嵩山山区也有野生牡丹。

  北宋文学家苏颂《四声本草》载:“牡丹出合州者佳。出和州、宣州并良。白者补,赤者利。”

  汉中剑南也有牡丹: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苏恭曰:“牡丹生汉中剑南,苗似羊桃,夏生白花,秋实园缘,冬实赤色,凌冬不凋”云云。

  甘肃固原也有牡丹:唐李商隐(812-858)有诗《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可证回中有牡丹。回中,秦代宫室名,在甘肃固原。时李商隐随岳父王茂之任幕僚,见牡丹,故为诗。

  江西庐山也有牡丹:晚唐诗人李咸通有牡丹诗二首传世,写的是庐山东林寺的牡丹。

  以上可知,宋唐之前,野生牡丹在大江南北的大部山区多有生长。

  【1】晋·崔豹《古今注》,《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商务印书馆。

  【2】宋·郑樵《通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

  【3】宋·欧阳修《牡丹谱》,中华书局,2011年9月。

  【4】王子寿《神农本草经》,四川科技出版社,2008年。

  【5】《宋四大书·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6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政新闻
   第03版:富民周刊
   第04版:新闻·生态
   第05版:文化·广告
   第06版:健康·广告
   第07版:时事新闻
   第08版:民生·广告
生活像花儿一样绽放
牡丹溯源
开栏的话
鲜红的马场石
郓城县公开征集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熟化投资人公告
拍卖公告
规划公示公告
解除决定
解除聘任关系公告
乔迁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