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年的,也不在家呆着,老往外跑”,2月3日,李洪华在老伴李秀梅的“埋怨”声中回了家。
李洪华匆匆扒了两口饭,一屁股坐在了电脑前,凭李秀梅怎么唠叨,李洪华眼睛没有离开屏幕。有村民问李洪华关于土地流转的新政策,李洪华的心思全在这上面。
刚吃过饭,李洪华来到贾金魁、贾金伦老人的房间,陪他俩拉起了呱。原来,贾金魁、贾金伦老哥俩是村里的孤寡老人,去年村里进行新农村改造,贾金魁、贾金伦的房子被拆迁了,李洪华就将他老哥俩接到自己家里,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
“镇里在生活上对孤寡老人照顾很好,春节还专门对老人进行慰问,但老人精神生活却非常孤独。”不知不觉拉了一个多小时,李洪华忙起身回到电脑前。“现在俺村在外打工的多,大家都关心土地流转政策,我得抓紧时间了解……”李洪华说。
“叮铃铃,叮铃铃……”,李洪华学习过程中不时被手机铃声打断。“前几天调解了一起家庭赡养纠纷,细节上还有点小问题,马上就解决了。”李洪华告诉记者。
李洪华说,越是过节自己的“活”越多。见记者疑惑,他忙解释:在外打工的村民过年都回了家,这时就是矛盾高发期——群众乘交通工具出行多,再加上农村驾驶员法律意识淡薄,酒后驾驶、超速行驶上升,车辆刮擦、车祸增多。同时,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青年人在家无所事事,容易聚在一起酗酒、打牌。
有了多年的调解经验,李洪华深深体会到,要想使群众矛盾减少,更重要的是让当事人懂法。于是,李洪华利用春节期间,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置办法制宣传栏。他还编写了化解矛盾的“七言诗”,印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发到邻里手中。
春节期间,李洪华家里挤满了串门的村民,大家知道他懂法律、熟悉政策,三村五里的乡亲总是有人围着他咨询。
得到村民认可的李洪华却经常“惹得”老伴落泪。“他这人就是爱管闲事,平时也就算了,可这春节,自家的亲戚都冷落了。”坐在记者面前,李秀梅有些委屈,抱怨里透着对丈夫的关心。“这么多年,地里的活从来没让他干过,我从地里回来还要照顾他,就连孩子的事他都没怎么问过。”李秀梅说。
责怪归责怪,李秀梅对丈夫爱管“闲事”还是支持的。李秀梅说:“俺家困难的时候是乡亲们帮了俺,现在村民有矛盾了,咱不得伸手帮一把?”
说起来琐碎,听起来闹心,做起来麻烦,这是基层调解员工作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李洪华说,有了纠纷找我调解,说明大家信任我,我必须把村民的事放在心上。“少一份矛盾,就会多一份和谐,调解结果能得到大家的满意,是我最大的欣慰,快马还需再加鞭!”李洪华说。
记者 刘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