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寻访得知,这成方连片的莲藕是大义镇小徐营村徐龙飞和徐福杰这对“黄金搭档”的杰作。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徐龙飞了解到,山东省鱼台县一位农民种植2000亩莲藕,短短几年,身价达千万元以上。当时他想,村里一片窑坑荒了好几年,何不用来种莲藕?
去年4月,徐龙飞怀揣“窑坑种藕”的梦想,和同村的徐福杰一起凑了40万元,利用村里的废弃窑坑和不长庄稼的盐碱地种上了80亩莲藕。
“我种的莲藕品种叫 ‘南斯拉夫雪藕’,这个品种炖着吃面,炝着吃脆,个头大,一只藕好的时候能长到十几斤。”为了选择好的莲藕品种,徐龙飞没少费心思。经过多方考察,他才最终确定了生长期短、产量高、耐存时间长的雪藕。
“种在池塘里的莲藕易管理,易收获,少病害。肥料要施够,采取多施少撒,防止‘肥’死池塘里的泥鳅。”徐龙飞说。他还向记者介绍了“鳅藕混养”的立体种养模式。“这是从鱼台村民那吸取的经验,现在池塘里放养的泥鳅1斤能称100多尾,到中秋节的时候,一斤能称20尾,一斤泥鳅苗能出8斤泥鳅,这个效益是非常可观的。”徐龙飞告诉记者,套养泥鳅除了可以卖钱,最主要的是,泥鳅可以松土及捕食池塘里的各类浮生物,对莲藕生长有利,还能减少池塘里水藻等杂质的污染,使生产出来的莲藕成为天然的绿色食品。
“去年第一年种,莲藕的产量是5000斤,今年保守估计能达到6000斤,现在的市场行情是5块钱一斤,再加上泥鳅24元一斤,关键是不愁卖,订单早就来了。”徐龙飞告诉记者,第一年,亩收益已过万元。第二年,由于生产成本下降,收益还将继续提高。因此,他正准备着明年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莲藕种植不仅高产高效,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是双赢的致富项目,下一步我们打算在全镇推广,增加农民收入。”大义镇镇长李剑对“鳅藕混养”的立体模式十分看好。
记者祝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