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A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民生实事之六
“低碳沼气”惠农家
——

我市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侧记

      9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鄄城县彭楼镇前牟村采访。前牟村村民牟敦振养了4000只鸡,现在建了沼气池,鸡粪有了好去处。 牟敦振说:“原来烧水做饭烧柴禾或用煤球炉子,烟熏火燎的,还不卫生。现在改用沼气,比煤气还快,省时省钱,还卫生环保,不仅一年省八九罐煤气,厨房的摆设比以前还整洁好看了。”

  前牟村是个养殖专业村,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鸡粪等排泄物也不断增多,由于处理不及时,导致该村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了鸡粪遍地堆、污水到处流、蚊蝇满天飞的局面,严重污染了环境。为此,村里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推广一建三改的沼气建设模式,这样既可解决上述难题,又能为老百姓节约生活能源。

  前牟村近700人,189户,目前150户建有沼气池,煤气100多元一罐,一户省100元,150户一年省不少钱。因为几乎家家养鸡,鸡粪成为最好的原料。该村养鸡协会会长牟乃平告诉记者:“做饭炒菜,一拧开关,快捷方便,沼渣、沼液用于施肥,增产增收。村里形成了循环产业链。”

  鄄城县农业局能源环保科主任杨英豪介绍:“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是国家的惠农政策,近几年,随着农民意识的提高,通过建设沼气池,不仅改善了农民居住、生活和生产环境,而且为农民提供了丰富安全的清洁生活用能,提供了大量高效有机肥料,促进农业生产增效、增收,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为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我市把完成1万座户用沼气池建设列入十大民生工程。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生态农业系统切实按照“巩固成果、优化结构、建管并重、强化服务、综合利用、提高水平”思路,坚持把农村沼气建设工作作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促进节能减排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的系统工程认真抓实抓好。截至8月底,全市共完成沼气池建设4120个,完成投资1854万元,其中完成国家投资167万元,省级投资328万元,农户自筹投资1359万元。

  自2006年我市开始承担农村户用沼气项目以来,已累计完成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项目4.5万座,累计投资1.03亿元。今年农村户用沼气任务量为10000个,需投入资金4500万元 。2010年底批复我市2011年实施的项目有9333个,其中国家项目6000个,鄄城和郓城分别为3000个(每个户用沼气池国家投资1000元、省级补助200元);省级项目3333个,牡丹区1000个、成武县1000个、单县1333个(每个户用沼气池省级补助1200元)。

  为做好这项工作,全市各级生态农业系统加大宣传力度,搞好示范引导。积极与新闻媒体结合,同时利用牌面巡回展、发放小册子等形式,广泛宣传沼气建设的意义、沼气使用常识知识及省内外沼气建设动态,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可靠的信息平台。市、县、乡都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做到沼气建设和管理工作有领导、有机构、有措施、有奖惩;市与县、县与乡镇签订沼气建设目标责任书,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市农业局成立督导组,加大对这项工作的督导力度,及时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在项目建设中,严格依法、依规、依程序开展工作。记者张红艳

  相关链接:目前,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发酵间为6立方米左右,温度达到20℃,每立方米产气按0.2立方米计算,每天可产气1.2立方米,按每人用气0.25立方米计算,可满足一个四口之家的全天用气。每年使用沼气按照10个月计算,相当于节省液化气10罐,折合900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关注民生实事之六~~~——
关注民生实事之六~~~——
关注民生实事之六~~~——
关注民生实事之六~~~——
关注民生实事之六~~~——
关注民生实事之六~~~——
关注民生实事之六~~~——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时事新闻
   第A04版:专版
   第B01版:要闻
   第B02版:情感
   第B03版:纪事 新闻速度
走出家门天地宽
单县:文明进新村新风荡万家
我市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图片新闻
车间来了美国客人
“低碳沼气”惠农家
牡丹区50个重点项目全部通过全市安评手续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