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B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营造学习型家庭 和孩子一起成长
  学习型家庭的灵魂表现为先进的、时尚的家庭文化,会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希望“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们——

  近期的两个傍晚,笔者连续采访两个单县城区的普通三口之家。其一,餐桌旁,爸爸在做函授本科的作业,妈妈在撰写一家报刊的文学约稿,儿子在预习明天的新课程;其二,爸爸陪着来客打麻将,妈妈陪打,儿子在一旁做作业。

  前者的妈妈说:“家长带头学习,全家一起学习,在这样的学习氛围里,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很强……”

  后者的妈妈说:“眼下这孩子太不勤奋,不缺吃、不缺穿,就是不爱学习……”

  单县“家庭教育”志愿者刘秋歌认为,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对子女发展的期望位居现代父母生活压力和动力的榜首,家庭学习环境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盲目“望子成龙”——“误”了孩子前程

  望子成龙,古今皆存。教育学家认为,目前,家长“望子成龙”期望值尤为凸显。

  那么,什么样的孩子才算成功?许多家长不看孩子的自身条件、兴趣、爱好,而是好高骛远,追求热门,大凡受人瞩目的就期望孩子学什么、做什么。“人家的孩子练舞蹈,咱的孩子也要学”、“学绘画有前途,咱也跟着学”等之类的从众心态较为普遍,至于是否适合自家的孩子,却考虑不到。“这是家长的教育观、成才观的背后功利。”刘秋歌说:“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兴趣爱好,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条件,使每个孩子自身的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张扬、展示。”

  如果孩子形象思维能力明显,尤喜文学,家长强拉硬扯学钢琴;如果孩子创造意识很强,家长偏让其学文学,这都是一种“爱的不公平”。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重点学校、加强班,孩子的学习跟不上,结果愈发自卑,自身优势反而丧失了,就可能影响一生的发展。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相信人人都可成才

  怎么为孩子提供适合自身成长发展的教育呢?

  一直致力于家庭教育的单县退休教师于成然认为,首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每个孩子都有天赋,有的逻辑思维强,有的形象思维好,有的动手能力高。现在是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多层次的人才,家长不必浮躁,相信孩子都能成才。

  孩子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以及社会的教育。应当为孩子成长营造多元化空间,让孩子快乐生活、学习,尤其要激发孩子对学习、成长的渴望,引导孩子为自己的美好理想而学习、奋斗。这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完成的课题。

营造学习型家庭——和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其思想观念、为人做事准则等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

  在采访中,一位在职教师这样告诉笔者,曾有一家长质问她,我们把孩子交给学校,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不去,你们做老师的是怎么教的!这位老师颇感委屈,遂做了一次家访,却看到这位家长和邻居在打麻将,孩子在玩网络游戏,其不光顾不了孩子的假期作业,就连午饭都是孩子到大街上买。“孩子在学校是我的学生,在家却是你的孩子呀!充斥麻将声响的家庭环境,孩子能学习下去么!”这位老师很气愤。

  是啊!许多家长如果仅依赖学校想解决孩子所有教育问题是不切实际的。对于孩子的教育,更不能靠简单的说教,为担当起父母的教育责任,所有的家庭都应营造优越的学习环境。

  学习型家庭的灵魂表现为先进的、时尚的家庭文化,这会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孩子从出生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其实是父母伴随着一起成长。现在,城市的大多数家庭完全可以达到学习型家庭的目标,起码能为孩子营造舒适、雅静的学习环境。如果家长与时俱进,和孩子一起学习,就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了。”刘秋歌说。

  由于家长参与社会、经济活动频繁,严重影响了家庭文化建设,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能力、水平亟待提高。对很多家长来说,首要任务是像孩子一般地学习。“如果希望孩子学有所成,请我们家长拿起书本,和孩子一起快乐学习吧!”这不单是专家的呼吁,更是成功家长的秘诀。

文/图 通讯员 刘厚珉 沈永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专版
   第A04版:专版
   第B01版:要闻
菏泽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出炉”
营造学习型家庭 和孩子一起成长
韩国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