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A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伯 乐 故 里 谱 华 章
——成武县交通运输局创新行业管理体制纪实
李星华

  成武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总面积988平方公里,辖12处乡镇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480个行政村,总人口65万。成武县历史悠久,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城北为伯乐集,是春秋战国时期相马师伯乐的故乡;城西有文亭山,是孔子的弟子冉雍、冉耕、冉求登临会文之地;汉高祖刘邦认定此处乃成就武功之地,成武因此而得名。

  该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东连齐鲁,西接中原,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向西北地区转移辐射的承接点。西靠京九铁路,北依日东高速,南临陇海铁路,东接105国道,德商、枣曹、定砀、东丰四条省级公路贯穿成武全境。即将动工兴建的济祁高速和菏鱼高速在成武十字交汇,万福河航道、商丘至嘉祥飞机场专用通道、省道定砀路一级路升级改造等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纵横交错,将构筑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拉近成武和全国各大城市及世界各地的时空距离。

  在这片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成武县交通运输局以“两保两树”活动为指针,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用如椽巨笔谱写着交通事业发展的动人乐章,以饱满热情投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中去。

  谱写农村公路建设及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创新的篇章

  3月18日,当成武县副县长刘湛清向九女集镇发放农村公路建设及管理养护奖金21万元,向城关镇、汶上集镇、南鲁集镇各3万元的奖金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从而也拉开了2011年农村公路建设及管理养护的序幕。2011年,成武县计划改造县道22公里,实际开工36公里,重点对县道成汶路重新进行了规划,使其向西南、东北方向延伸,实现与省道定砀路、枣曹路的对接,向东北直达巨野、郓城、梁山,该路段总投资4500万元,全长20.8公里,设计标准为二级公路结构,全部铺设水稳层,目前,已完成铺油8公里,水稳15公里,9月底前竣工通车;与此同时,对县道郜九路、九安路共15.2公里实施升级改建。这也是该县在省市补助资金不到位、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克服诸多施工困难,实施县道升级改造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一年。始终倾力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服务于新农村经济发展,积极争取上级改造计划和补助资金,开工建设乡村公路104公里,目前,底基层工程全部完成,基层工程完成72公里,完成铺油40公里。站在服务全县经济发展的高度,积极参与城市建设,投资360万元,于6月中旬完成了湖心路南段道路的升级改建任务。年内完成7座大中型窄危桥的改造任务,目前,已完成东鱼河北支小青堌集桥的改造工程,其他窄危桥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中。

  为解决资金不足的巨大困难,成武县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公路改造的投入,在县级干线公路改造工程中,县政府除国家补助政策性资金外,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决定每公里筹集配套资金20万元,沿线乡镇财政每公里配套资金20万元,确保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在村级公路改造工程中,除争取国家每公里10万元政策性补助资金外,其余配套资金由乡村两级自筹。对3个未通油路的行政村,所在乡镇每完成一个村通油路建设任务的,县政府奖励该乡镇3万元,调动乡镇参与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的积极性。7座大中型窄危桥改造工程所需的配套资金,全部由县政府解决,不增加沿线乡镇和行政村群众一分钱的负担。

  2003年以来,成武县累计改造农村公路1600多公里,90%以上的行政村通上了柏油路。随着公路建设里程的增长,农村公路重建轻养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管好用好已建成的农村公路,让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摆在成武县决策者和职能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县政府出台实施了《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及管理养护工作的意见》。一是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101.5公里县道由县交通运输局原规费征收转岗人员负责管理养护;242.3公里乡道由各乡镇政府负责管理养护,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每2公里配备1名养护员;1128.1公里村道由村委会负责管理养护,村委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每个村配备1名养护员。二是强化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监察、财政、发展和改革、审计、交通运输、公路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成武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领导小组。县交通运输局成立农村公路养护中心,负责实施农村公路小修工程。各乡镇政府乡镇长为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第一责任人,成立乡镇公路管理养护办公室,与乡镇交管所合署办公,负责农村公路的养护和路政管理工作。村道按每2-3公里配备1名养护人员,每个通油路的行政村至少配备1名养护人员。三是多渠道筹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首先,将国家和省补资金、市“以奖代补”资金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其次,县人民政府按不低于县道每公里每年7000元,乡道每公里每年3500元,村道每公里每年1000元的标准,列入县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第三,乡镇政府按乡道、村道每公里每年不低于1200元的标准,安排资金用于乡、村道的小修挖补工程。第四,采取“一事一议”、绿化权拍卖、受益企业捐助、个人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四是严格奖惩考核。县政府将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对乡镇政府年度综合考核体系。对养护员的考核,县道由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负责,乡、村道路由乡镇政府负责,并按考核结果兑现养护人员报酬。对未完成农村公路养护计划,或造成农村公路失养损毁,以及不履行筹资责任,挤占、侵占养护资金的,由县政府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真正做到领导到位、政策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分级负责、主体明确、奖惩分明、投入有保、管养规范”的管理养护机制。今年以来,累计投入养护资金460万元。

  谱写城乡公交一体化经营模式改革创新的篇章

  不断加大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投入。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整体部署,成武县交通运输局按照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特色突出的原则,不断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加大乡镇客运站建设步伐。先后投资1300多万元,在城区新建了东、西两处城乡客运总站,投资1500万元,按照集农村客货运管理、货物源头管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物流运输和信息服务“五位一体”的模式,新建了伯乐、天宫等11处乡镇客运站的建设工程,一举实现了全县所有乡镇都有等级客运站的目标。大力发展城市公交事业,高起点规划“蓝水湾到达驰集团”的豪华公交线路,比照北京、济南等大城市的规格,新上5辆豪华无人售票公交车,安装22处豪华公交站亭,在全省县级城市率先开通无人售票公交车。在此基础上,年内新增3条公交线路,更新20辆公交车,新建公交场站1处。对去年招投标完成的70辆新增和更新的出租车辆,于3月底投入营运。年内,再完成136辆出租车的更新换代,提升城市品位。按照“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投资3000万元,在城区新建物流信息中心和分拨中心,即交通物流园。将全县所有从事物流的企业全部整合到物流园区内,统一管理,统一纳税,以乡镇交管所和城乡公交车为依托,建立乡镇物流站12处,在地处偏远的大村大集设立乡村物流点430个,积极与省内外大中型物流企业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上连国内外大市场,下接城乡千家万户的物流一体化网络格局,目前,该项目已上报省交通运输厅立项,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都在顺利进行中。

  为探索新形势下的城乡公交一体化模式,成武县交通运输局按照大中城市公交车的管理模式,全县159辆城乡公交车全部实行了进站经营。城区客运班车进站经营由客运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所有客运班车必须从东、西两处城乡客运总站对开对发循环往复,最大限度的方便乘客;乡镇客运站班车进站经营由各交管所抽调专门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坚决杜绝马路停车现象。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所有班车全部实行进站签到卡和微机售票管理制度,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线路、统一车型、统一票价、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循环发车,从根本上解决了城乡公交车沿路乱停乱放和广大乘客露天候车问题,使乡镇客运站成为农民出行的温馨港湾。

  为探索新形势下的集约化经营模式,成武县交通运输局经过反复论证,决定首先成立公司,创建公司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的机构。由经济实力强,经营经验丰富的县运输公司和永舜汽车服务公司经营全县农村客运线路。县运输公司以现有车辆入股,一车一股,组成股份制企业;永舜公司则把现有车辆进行一次性收购,取得线路经营权,然后更新车型,淘汰落后运力,提高运能。接下来又指导两个公司对下属的每一条客运线路进行了公司化改造,实行线路公司负责制,每一条线路都成立一个分公司,由专人具体负责,统一安排班次,打破传统的各自为战模式,把所有的车辆集中到一起吃“大锅饭”,驾驶员光管开车,售票员光管收钱,所有的收入归集体所有,扣除成本后每月两次分红,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轮流驻乡镇站发车的运行机制,增强了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其次,抽调专人驻乡镇客运站办公,在搞好监督检查、规范客运秩序、为业户创造良好经营环境的同时,积极搞好辖区内每条线路上旅客的流量、流向调查,根据客流变化情况,不仅允许经营者开行定线日班车,也允许视情开行隔日班、周班、赶集班,并采取滚动发车、定线循环运行和预约叫车等多种经营方式,既扩大了经营者自主权,又满足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了客运班车抢班抢点,倒客甩客,争抢客源等无序竞争现象,规范了城乡客运市场,缩短了群众等车的时间。

  为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成武县交通运输局开展“111”优质文明服务竞赛活动,每年评选出1条文明线路、10辆雷锋号班车、10名优秀驾驶员,对评出的文明线路、“雷锋号”班车、优秀驾驶员,予以大张旗鼓地表彰,并将县精神文明办公室颁发的匾牌悬挂在车辆最为明显的地方,极大地增强了驾乘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诚信意识。近年来,先后有12条客运线路被评为文明线路、60辆城乡客运班车被评为雷锋号班车、100名驾乘人员被评为优秀驾驶员。这一做法多次被《中国交通报》、《大众日报》等国家、省市新闻媒体予以报道。其次,我们在“精品班线”创建活动中,对站务管理人员和广大驾乘人员明文规定:要牢记一个宗旨,即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树立“两个意识”,即安全第一意识和优质服务意识;实现“三无”目标,即无旅客举报、无新闻媒体曝光、无行车责任事故;坚持“四不”营运,即不串线抢班、不倒客甩客、不超员运输、不宰客拒载;践行“五个文明”,即车容车况文明、语言文明、仪容仪表文明、经营文明、行车文明。在广大客运经营者中形成了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良好风尚,打造出了一辆辆“和谐班车”,每年涌现出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各类好人好事1000多件。

谱写交通“两保两树”的新篇章

  在“两保两树”工作中,成武县交通运输局不断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做到与四化管理和创先争优的有机结合。对全局所有工作岗位职责进行梳理和界定,将工作责任细化量化到人,编纂了《交通法律法规汇编》《标准规范制度》《政务集约管理》《交通人本建设》《交通VI设计》《交通文化》《电子政务》七大门类交通行业管理手册;在环境建设上,达到内设机构统一、上墙版面统一、外观形象统一、内业资料统一、物品摆放统一,体现了鲜明的行业特点,打造了“让交通行业更文明,让人民群众更满意”的行业品牌,提升交通部门的地位和形象,促进交通科学发展。

  全力推广信息应用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开通了成武县交通网站,在机关大厅设置了计算机自助查询系统,网上发布交通信息,网上政务、办事指南、交通在线等栏目实现在线互动,交通许可审批办理、违章处罚等相关业务,只需鼠标一点,全县相关交通办事规定及服务内容都可一目了然;开通了免费的交通咨询服务热线,电话一通,便可享受出行道路提示、公共客运查询、交通法规咨询、行政执法投诉等几乎涵盖交通所有方面的服务,为群众架设“无缝隙交通”。

  继续落实各项创先争优目标责任,完善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对交通各项重点工作进行了目标量化,分解落实到局分管领导及局直单位和机关股室;对考核标准按照“四化”的要求进行了修订和完善,通过梳理工作流程、制定标准规范、推行绩效考核,将明确具体的量化标准渗透到每个单位、每个岗位、每项工作、每个环节,力求做到每个单位、每个岗位职能职责明确、事事要求精确,业绩评价准确,以创先争优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激发广大干部职工争创一流业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成武县交通运输局创新行业管理体制纪实
~~~——成武县交通运输局创新行业管理体制纪实
~~~——成武县交通运输局创新行业管理体制纪实
~~~——成武县交通运输局创新行业管理体制纪实
~~~——成武县交通运输局创新行业管理体制纪实
~~~——成武县交通运输局创新行业管理体制纪实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时事新闻
   第B01版:要闻
   第B02版:情感
   第B03版:记事 新闻速读
   第B04版:车界
我市2011年科普日活动在定陶启动
我市举行防空警报试鸣
第八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筹备工作全部就绪
伯 乐 故 里 谱 华 章
市开发区“三加强一结合”推进“阳光党务”
十 年 磨 一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