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日常教学中我不断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让自己担当“导演”,学生当“演员”,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很大提高,现就结合平时自己的教学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量使各组成员的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差异,突出异质性。每个小组中都由1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和1名学困生组成,并民主推荐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让他们互教互学、合作探讨。保证每个学生的参与性积极。这样,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前,首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求二次函数表达式的整体方法是什么?”,“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有几种形式”,“如何选用简便方法求二次函数表达式?”。这样,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开展合作学习,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评价激励,延伸“合作”。积极的评价,能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通过激励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发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示,使他们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效能。 (作者单位:临淄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