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0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A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肖民:谱写金曲颂党恩
  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全国视听媒体隆重推出《唱响中国》栏目。在一首首抒发爱党、爱国、爱人民殷殷情怀的经典歌曲中,《人民军队忠于党》耳熟能详。其曲作者就是从家乡单县走出来的由小八路到作曲家的肖民。请看——

八路军的小小宣传员

  肖民,原名张爱民,1927年生于单县一个 “书香门第”,其父以教书作掩护,为我党做地下情报工作,早年英勇牺牲。1939年4月,12岁的小爱民继承父亲遗志,参加了八路军115师,成为所在部队的教唱员和宣传员。

  无论在行军路上,还是在战斗间隙,小爱民总是蜷曲在房东大娘的炕头上、阵地上,聚精会神地投入音乐学习和创作。1944年2月,他成功创作了第一首军歌《群众是我们的靠山》,并以“肖民”为笔名发表在报纸上。这首歌一经教唱很快在广大指战员中流传开来。

  抗美援朝期间,肖民创作了舞剧音乐《母亲在召唤》,与战友合作了大合唱《再见吧!阿妈妮》,成为激励中朝人民抗击侵略的精神食粮。“我自幼得到党的培养,我要用短暂的一生,为军队和人民谱写真情献给党的金曲。”肖民说。

一曲小调瓦解敌阵

  1945年8月,肖民所在部队受命解放临沂。阵前对峙的是日寇指挥下的伪军,如果强攻必定双方伤亡。傍晚时分,就要总攻了,时间在死一般的寂静中流淌。怎么办?肖民和战友傅泉向指挥首长请缨:“我们到阵前向敌营喊话,争取伪军缴械投降。”

  于是,傅泉持枪掩护,肖民扯开嗓子向对面阵地高喊:“对面的弟兄,我们都是中国人,你们不能再听小日本的话了,他们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了,你们不能把小命丢在老家了。老家的亲人要是知道你们替日寇卖命,打自己的兄弟,该有多伤心啊!”话音一落,他立刻举起小提琴演奏《沂蒙山小调》,深情而优美的小调随风飘向敌人阵地……

  临近总攻时分,敌人往天上放空枪,对峙伪军缴械投降。

两天一夜谱出名曲

  1953年,肖民所在部队驻扎广州,远离了战斗,拥有了安逸,但他对声乐艺术的追求却一直没有停止。1960年7月,时任广州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员的张永枚创作了《人民军队忠于党》的歌词,肖民看后激动不已。他对张永枚说:“你写出了我的心里话,我一定谱出一首好旋律来!”

  此后的两天一夜,肖民把自己关在偏僻的小屋内,废寝忘食地谱写了 《人民军队忠于党》的曲子。轻松明快的旋律,琅琅上口的歌词,军歌《人民军队忠于党》迅速在部队口口传唱,历久弥坚。后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成为建国50周年阅兵式上的曲目之一,并被确定为之后历次国庆阅兵式上必奏的经典曲目。

荣获“终身成就奖”

  肖民在广州生活了50多年,对家乡的眷恋一直埋藏在心里。他说:“家乡菏泽有国色天香的牡丹,出生地单县有黄河故道,作为山东人,我无比骄傲!”

  2007年12月,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颁奖大会闭幕,肖民等8名中国音乐家荣获“终身成就奖”。是年,肖民整整80岁。他动情地说:“‘终身成就奖’的颁发条件是年龄在80岁以上的音乐人,推算下来,这些人至少经历过抗日战争。那个时期,不少年轻的艺术工作者加入到军队文工团,用音乐激励战士爱党、爱国、爱军、爱民的精神,鼓舞抵外侵、求解放的斗志。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我只是其中的一员,这个奖属于每一个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音乐艺术工作者。”

  至今,肖民历年创作的《井冈山上采杨梅》、《火把节之夜》、《万山红遍》、《母亲在召唤》等百首音乐作品在中国乐坛上被新老歌手唱响,经久不衰,动人心弦。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主流视听媒体推出《唱响中国》栏目,歌曲《人民军队忠于党》榜上有名,成为唱响共产党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新时代最强音。

  图为肖民接受记者采访。

  文/图 通讯员 刘厚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时事新闻
   第A04版:社会生活
   第A05版:都市生活
   第A06版:经济博览
   第A07版:文学
   第A08版:车界
肖民:谱写金曲颂党恩
考个驾照事儿挺多……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