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A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字号”扬帆正当时
  (一)2008年初,市委十一届三次(扩大)会议确定了发展 “四大基地一大产业”的总体部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作为四大基地之一,从此受到更多关注。

  事实上,作为农业大市,我市无论粮食,还是林业、畜牧业生产,都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如此,我市却并非农业强市,其中关键的一点在于农产品加工不够发达,无法将农业资源就地升值,实现效益最大化。

  有种观点认为,农业大市必定是经济弱市。然而,近年来我市努力培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实践证明,农业绝非发展中的负担,它同样可以在发展经济中发挥巨大作用。

  (二)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时常大起大落,农户在市场大潮中显得弱不禁风,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我们欣喜地看到,最近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市农副产品加工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588亿元,同比增长29%,年底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目标指日可待;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650家,比2007年底增加200家。

  经济江湖,百舸争流。菏泽“农字号”巨轮正借力远航,渐行渐远。

  (三)成绩让人欣喜,让人振奋,而不断壮大“农字号”规模,使其更加庞大有力,还有很多环节要完善。

  我市一些成规模的优势农产品,因为生产企业缺少足够的品牌效应,所创造的效益与所能产生的效益仍有不小差距。以芦笋为例,由于企业宣传上的不到位,产品单一,无法让市场充分认可“这是好东西”。

  在国际市场分工中,有一条“微笑曲线”理论:产业链中,一端是高利润的研发,一端是高利润的销售,而处于中间最低处的则是加工环节。我市一些农产品出口到国外,就只能贴别人的牌子销售,大部分的利润被中间商赚取,以致我们的企业只能被动地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流失”了大量利润。

  一个品牌的培育不是朝夕所能成就,但这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我们期待一些贴有“菏泽制造”标签的农产品叫响市场,那将是菏泽农产品加工上档次的重要标志。

  (四)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我市一些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疲态尽显。

  我市是林业大市,丰富的林木资源造就了无数专业村、专业户。但是这种遍地开花的繁荣背后,却隐藏着些许弊端:众多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厂家聚集在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而且“抢食”了大企业的原材料。另一方面,一些成规模的加工企业由于缺少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凸显优势,同样不容乐观。

  “转调”之重折射出我市部分产业布局的掣肘。我们也要看到另一面,迈过这一门槛,抬头可见一片蓝天。

  (五)大船航行,尽管需要外力的帮助,决定性因素却在自身。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企业出台诸多扶持政策,在土地、资金、信息上给予充分支持,为企业发展营造出良好氛围。而企业内部活力,始终是远航的核动力。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我市企业家对经营、管理越发重视,一些先进的理念不断冲击着大脑,使企业不断膨胀。但也有的企业经营者抱有小富即安的心理,缺乏规模、档次提升的欲望及能力,满足于开上宝马、奔驰,遗憾地错失诸多发展良机。

  (六)人才就是生产力,就是效益。今天的企业家,对此无不深有体会。

  郓城神州食品高薪聘请了对肉类加工有着丰富经验的“高手”做总经理,于是有了三五年内打造羊肉加工“领头羊”的宏图;在巨野佳农果蔬390名员工中,外语、金融、管理、园艺、食品、财会、法律等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出身的占到40%,专科以上学历占到35%,员工平均年龄仅有24岁。正是依靠这样一支朝气蓬勃的高素质团队,才使佳农积蕴了雄厚的发展后劲……

  事实证明,拥有了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企业才能快速发展。招募人才,用好人才,是现代企业壮大自身的“金钥匙”。

  (七)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最终是产品质量的博弈。一个成熟的市场,任何投机行为都无法取得长期收益,这是我们的企业家越发重视产品质量的根本原因。

  在个别同行企业以价格战抢占市场时,华瑞食品置之不理,而是从原料进入,到生产过程的控制、售后跟踪,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把关。不合格的原料不能进厂,不达标的产品不能出厂,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使华瑞面粉畅销30个省、自治区,足见产品质量的分量。

  面对日本苛刻的质量要求,山东萨克食品从自控做起,每一个生产步骤都按照严格标准统一实施,最终受到日方市场的首肯,成为世界方便面鼻祖日清公司,以及三洋等国际大公司的合作伙伴。

  产品质量关乎品牌建设,关乎企业生命力。因此,以质取胜远比以量求利更加重要。

  (八)机械化大生产的盛行,使农产品成为紧俏的原料。有专家断言,对于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基地建设将是左右其生产能力的重要环节,谁下手早,谁就掌握主动。

  无论木材还是某些农作物,尽管我市有着庞大的产量,却仍有大量企业“吃不饱”,甚至要从新疆、内蒙古等偏远地区调进。一些精明的企业家早早到主产区“跑马圈地”,成为最终的赢家。

  东明明胜纺织一边在新疆建立基地,一边考虑让棉农以入股的形式与公司合作,公司生产后从利润中给棉农分红,这种全新的构想值得借鉴,更值得思考:在原料紧俏的情况下,企业与农户签订协议,以高于市场价收购或许并非最好的办法。企业要满足自身生产需求,必须探索与农民合作的新方式、新路子,实现双赢,才是最有效的途径。 丁厚勤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时事新闻
   第A04版:专版
“农字号”扬帆正当时
市妇联举办“心系女性、关爱乳腺健康”大型公益讲座
致富路上“摆擂台”
人口普查宣传进校园
高标准规范化推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作
“明星乡镇”的发展观
郓城群众享受丰盛“文化大餐”
曹县强力推进文化经济产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