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6月02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A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谣言付出的代价
不久前,网络上散布了“5月19日菏泽地震”谣言,弄得菏泽人心惶惶,谣言散布人也得到菏泽公安机关应有的惩罚。请看:

谣言付出的代价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菏泽需要安定、团结的好环境。不久前,有些心怀叵测的人散布“菏泽地震”谣言,搞得菏泽人心惶惶。5月19日,地震发生了吗?可是,谣言散布的人确实受到了公安机关应有的惩罚。

谣言的代价

  前一段时间,很多手机用户都接收到这样的一条短信:“菏泽市地震局公告:近期没有破坏性地震。”

  “在网上看到了菏泽地震局的公告,前几天又收到了这样的提示短信,我的心情终于放松下来了,这些散布地震谣言的人真可恶。”5月14日,家住长江路某小区的王女士对记者说。

  近日,记者从市公安局获悉,四名青年因在网上传播“菏泽即将发生大地震”谣言,已被公安机关处理。

  据介绍,4月25日,一篇题为《地震警示:山东-菏泽》的帖文在网上被迅速传播。发现此帖后,市公安局及时与地震局核实,发现此信息为虚假信息,随即立案查处。经查,菏泽学院体育科学系学生卞某、刘某和潍坊一高校学生张某于4月25从其同学QQ空间发现该帖文后,又在其他网站、论坛转载。民警分别对三人进行训诫,并依法做出处理。三人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写下保证书,并在有关网站上发表了致歉信。

  5月4日,单县网监大队工作人员在进行互联网巡查时,发现某论坛内一网民匿名发布了名为 《地震预告》的帖子:“2010年5月18号以菏泽为震中的里氏6.7级的地震将要发生,请大家务必做好震前准备。”发现该帖后,网监大队工作人员立即向相关领导汇报,并根据领导指示,迅速开展侦查工作,于当天下午将该帖发布者蔡某抓获。经查,蔡某道听途说,在网上发布未经核实的谣言,引起群众恐慌,造成不良影响,违法嫌疑人蔡某因制造地震谣言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10天。

  公安机关提醒,根据我国《防震减灾法》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凡未经政府认可的地震预报信息,均属谣传。

谣言引发关注

  菏泽是否地震高发区域?为何引发谣言四起?

  记者在百度输入 “菏泽地震”后发现,“2009年8月3日13时45分,山东省聊城市地震局测震室地震仪器记录到一组地震波形,值班人员立即进行标定计算,很快确定这是发生在我市鄄城县与河南省濮阳县交界的一起ML3.1级地震。极震区部分群众震时感觉到轻微震感,躺在床上的人感觉到轻微晃动,判断极震区地震烈度为Ⅲ度。邻近震中的鄄城县董口镇、旧城镇和左营乡的群众均无震感。”“据河南省地震台网测定:1月15日17时16分,河南省濮阳县、范县,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交界(北纬35.6°,东经115.4°)发生3.7级地震,地震深度5公里。”

  “3月25日凌晨,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阳县、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交界(北纬35.6度,东经115.4度)发生3.1级地震。部分郑州市民有震感,未有人员伤亡消息。”

  但是对于谣言之中的5月19日,大部分的市民还是保持了正常的生活秩序。“收到了近期没有破坏性地震的短信,心里也踏实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和平时一样。谣言就是谣言,这一天也过得好好的啊!”市民张大爷乐观地说。

  地震预报目前尚属世界性难题,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根据山东省地震专家分析,我省目前没有发现地震前兆异常,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

倡导网络实名制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许多的麻烦。网络的“虚拟”,有时却会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欢乐”和“忧愁”。

  “网络实名制应该进行推广,要是可以实名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谣言了。”对于网上谣言,很多市民呼吁网络实名制。网络实名制依然面临诸多问题。

  据媒体报道,国务院新闻办负责人表态将积极探索和推行网络实名制。这使得争议多年的网络实名制发展方向变得明朗。网络实名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几年来网上一直热议,这次讲话被认为是有关部门把网络实名制确实摆在了日程表上。

  被人们称之为“虚拟社会”的网络,因其自由和开放为人们所热爱。从刚开始的查资料、浏览各种资讯到发布日志、微博以及与他人的在线交流,人们似乎习惯了“虚拟”。随便注册一个账号即可发布信息、与他人交流了。

  一位新闻网站站长表示,要真正实现“实名制”很难,因为目前中国还没有“网络身份证”,人们在网络上的身份难以与其真实身份“绑定”。要实名认证,或许只能像淘宝那样,通过对上传的身份证复印件进行审核的办法了。中国有3亿多网民,如此进行 “实名认证”,其工作量异常巨大,“认证”后的真实性也有缺欠。

  虽然持“质疑”态度的网友不少,但支持者也不少。网友“我是一只鱼”认为,网络因为是“虚拟”的,所以一些虚假的、违法的信息便容易在上面发布与传播。实行“实名制”,可以有效遏制这些不良信息。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推行“实名制”并非一定要使用身份证上的姓名在网上发布信息,更大可能是实行“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办法,即网页显示出来的还是“马甲”或者匿名,但在网站管理后台,可以查询到发布者在注册时登记的真实身份。实行“实名制”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记者彭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时事新闻
   第A04版:社会生活
   第A05版:都市生活
   第A06版:健康生活
   第A07版:话题房产
   第A08版:旅游时尚
传统戏曲进课堂 教育园地开奇葩
谣言付出的代价
家长签字亟待精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