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5月12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B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记冀鲁豫解放区黄河归故中的段君毅(下)
文/王新春

修筑浮桥,支援豫皖边战役

  11月18日,美籍顾问塔德、国民党堵复局局长齐寿安、工程处长阎振兴及联总驻鲁西代表韩森(美籍)等人,以视察下游河床居民的迁移情况为名到山东境内的张秋镇。段君毅听说后,立即带领贾心斋、王化云、罗士高、赵明甫、王笑一等前往,当晚与联总、行总方面再次举行谈判。

  在谈判中,段君毅措词严厉,指责国民党方面不遵守协议,不顾下游复堤情况,单方面决定50日内完成堵口,而工款和河床迁移费又以种种借口不予拨付,并直接指出国民党将黄河归故纯粹作为军事需要和带有不可告人的政治阴谋。基于当前的情况,他提出了3个谈判条件:花园口堵口工程推迟5个月以后进行;国方应付工款及救济费必须在1946年底交清;联总协助之物资由联总直接拨付,不必经国民党包办的行总机关。会议持续了7个半小时,最后不欢而散。

  谈判没有取得进展,国民党花园口堵口工程却在加紧进行。段君毅一方面将张秋谈判的情况向周恩来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报告,另一方面抓紧组织民工对黄河大堤的险工地段进行整修。由于敌机不断对施工地点进行轰炸,段君毅提出白天修不成就晚上修,长时间修不成就短时间修,在这里修不成就在别处修。总之,在花园口堵口放水之后,黄河大堤绝不能出现任何问题。此外,花园口一旦合拢放水就会严重地影响战争的进展,所以他又指示各修防段要立即搜集船只,对1938年以前旧有的船只进行集中修补,再造些新的船只,尽可能多地训练一些水手,以备军用。

  12月15日,国民党花园口堵口工程抛石平堵开始。12月27日,两条引河挖成,部分黄河水开始流入黄河故道。1947年1月2日,蒋介石指示水利委员会:“堵口工程务于元月5日完工,不可拖延。”

  此时,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巨(野)金(乡)鱼(台)战役也在激烈地进行中。国民党此举对解放军进退形成了一定的障碍。为了拖住国民党主力使其不能北调,在巨金鱼战役结束不到10天时间,刘伯承、邓小平又发起了豫皖边战役。此役,刘伯承、邓小平各带一个作战集团作战,战线较长。时值天寒地冻,黄河水将近1米深,不能泅渡,段君毅率领边区人民用三天的时间修出5座能通汽车运大炮的浮桥。

  段君毅骑马的本领很高。在那三天的时间内,他依靠一匹战马,日夜来往于5座浮桥的施工现场。三天之后,豫皖边战役结束,共收复8座县城,歼敌5000余人,缴获的大批物资和俘虏全部从浮桥上运往黄河北岸。战役结束之后,野战军主力全部撤到黄河以北休整。待部队过完黄河之后,段君毅又命令架桥单位将5座浮桥全部拆除。搭桥用了三天时间,拆桥只用了几个小时。刚刚拆完浮桥,国民党新五军的先头部队就到了黄河的南岸。然而,他们只能望河哀叹,却不敢向北涉足黄河半步。

  3月15日,国民党花园口堵口工程合拢,黄河水全部流入故道,致使故道被淹村庄达327个,土地237万余亩。

  黄河安澜入海,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

  1947年3月22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二、三、六纵和太行、冀南、冀鲁豫3个军区独立旅、基干团共10余万人的兵力,编成4个作战集团,在豫北平原的平汉线两翼展开大规模作战,史称豫北战役。汛期即将到来,大战正在进行,既要确保黄河安澜入海,又要保障晋冀鲁豫野战军战役的后勤供应,两大历史重任落在了段君毅的身上。

  4月27日,豫北战役尚在进行之中,中央军委又电示刘伯承、邓小平:应在冀南和冀鲁豫两个方向同时准备足够的船只,以便随时可以从东面或西面渡河,转入战略进攻。接到电令,刘伯承、邓小平将冀鲁豫边区的党政军负责人张霖之、段君毅等召来研究对策。刘伯承对段君毅说:“我和邓政委已经研究过了,准备从你们那里渡河作战,时间大约在6月下旬,船只的需要量很大,这都由你负责,怎么样?”段君毅说:“小船倒有,大船很少。1938年之前的船只大部分都在,修理集中后即可使用,但是只能运送人员,能装载辎重的大船一只也没有,必须发动群众赶造。”邓小平说:“那就赶造,能赶造多少就赶造多少,大船越多,渡河越顺利。”

  段君毅对刘邓说:“请刘司令员和邓政委放心,困难再大,我们也能克服,保证不影响主力过渡。”刘伯承笑着说:“我和邓政委早就说过,在这里什么困难也难不住你。”段君毅接受任务后,马上召开了战指、行署和黄委会负责人会议,决定成立濮阳、濮县、范县、昆吾4个造船厂,造船总负责人由黄委会主任王化云担任。段君毅下达任务说:“在5月底以前,要造出200只大船,两只特大船。大船每只能载200人左右,特大船要载汽车、坦克和大炮。大船造好后要先试水,然后伪装隐蔽听候命令。”

  5月初,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发出了对黄河大堤进行加高培厚的通知。为落实通知精神,段君毅与贾心斋于5月3日联名向冀鲁豫全区人民发出布告,号召全区同胞立即行动起来,修堤自救;要求同胞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锨,共同粉碎蒋介石和黄河水的进攻。

  此后,冀鲁豫边区的人民迅速行动起来,又一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修堤热潮。不仅沿河的群众拥向大堤,就连不临黄河的茌平、聊城等地区也动员5万人赶来修堤。冀南解放区3万余众从数百里之外赶来修堤,太行、太岳和东北解放区的人民虽然路途遥远不能前来,但也提供了大量的捐款。自5月15日开始,30余万修堤大军日夜奋战在工地上。至7月23日,西起长垣、东至齐河,长达600余里的河段普遍加高两米,培厚3米。在激烈的战争中,冀鲁豫边区人民确保了黄河的安澜入海。

  5月17日,国民党行政院发出第1826号训令,正式宣布与解放区代表断绝关系。是日,解放区代表被迫撤离开封。双方谈判的大门从此关闭。

  5月25日,豫北战役结束,共歼敌4.5万余人。战役结束后,刘伯承、邓小平将野战军主力一直隐蔽在汤阴、安阳一带休整。敌人摸不清解放军下一步的动向。刚进入6月,4个造船厂就造出了120只大船和两只特大船。船试水以后,分散至各个渡口隐蔽起来。

  6月10日,刘伯承、邓小平再次召见了冀鲁豫区党政军负责人张霖之、段君毅、赵健民、王秉璋等人,询问渡河准备情况。段君毅汇报说:“大船目前已造出120只,同时在李桥、张庄、林楼、孙口、位山等5处设立船运大队,水手准备了3000余名,一次可渡军8000余人,一趟的时间大约在10分钟左右;粮食、担架、支前民工均已安排就绪。”刘伯承、邓小平听完汇报,甚为满意。渡河时机已经成熟。

  6月22日,刘伯承、邓小平下达渡河作战命令。6月30日晚9时,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纵队共10余万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由此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参考文献:

  郝福基,段君毅在黄河归故中,党史博览[J]2004年第11期.

  王光,怀念段君毅同志,炎黄春秋[J],2007年第12期。

  龙新民,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党史博览[J],2009年第2期。

段君毅简介

  段君毅同志1910年3月13日出生于山东省濮县(今河南省范县)。早年在山东聊城省立第二中学读书,受进步思想的影响,1931年初中毕业后即赴北平求学,同年9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北平分盟”,从此走上革命道路。是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在党的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32年夏,他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后,参加了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和土地问题研究会等进步组织,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抗日救国的思想,先后参加了北平学联组织的南下扩大宣传团和 “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

  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1月22日,国民党反动政权以所谓“危害民国罪”逮捕沈钧儒等7人的“七君子事件”发生后,他带领全国学联同全国各界一起,支援宋庆龄等人发起的营救运动,同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作坚决的斗争。

  1937年12月,段君毅同志赴延安参加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后被派往山东抗日前线,任中共泰西特委书记、泰西行政委员会主任,组织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开辟泰西抗日根据地。1939年8月后,段君毅同志先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旅副旅长,鲁西军区副司令员,鲁西行署副主任、主任,冀鲁豫行署副主任、党组书记,中共冀鲁豫第二、第八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豫东(水东)工委书记,冀鲁豫军区豫东指挥部政治委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后,段君毅同志任中共鄂豫区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参与开创大别山解放区的斗争。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采取因地制宜、上下配合、群策群力等有效措施,积极筹备渡江作战所需的船只和军需,保证“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要船有船”,为完成“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历史使命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段君毅同志先后任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市财经接管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1952年8月,段君毅同志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分管基本建设和干部工作。他领导和指挥了第一重型机器厂、第一汽车制造厂、洛阳拖拉机厂等一批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的骨干企业的建设,亲自参与规划、选址、建厂、投产的各个环节,推动了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1960年9月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为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段君毅同志受到冲击和迫害,他坚决抵制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共产主义信念毫不动摇。粉碎“四人帮”以后,段君毅同志任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1978年10月,段君毅同志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他坚持把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解决了河南省一批历史遗留问题。

  1981年1月至1984年5月,段君毅同志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卫戍区第一政治委员。他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首都建设的指示精神,围绕政治思想建设、环境美化建设、科学文化建设、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建设,狠抓落实。主持制定了《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批准,加快了首都市政建设速度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工农业总产值以及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在全市广泛开展“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大讨论和“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活动,强化首都服务观念,大力规范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推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

  1982年9月,段君毅同志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92年10月从领导岗位退下来。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政治工作杰出的领导人,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委原第一书记段君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3月8日13时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记冀鲁豫解放区黄河归故中的段君毅(下)
~~~——记冀鲁豫解放区黄河归故中的段君毅(下)
~~~——记冀鲁豫解放区黄河归故中的段君毅(下)
~~~——记冀鲁豫解放区黄河归故中的段君毅(下)
~~~——记冀鲁豫解放区黄河归故中的段君毅(下)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时事新闻
   第A04版:社会生活
   第B01版:要闻
   第B02版:广告
   第B03版:记事 房产
   第B04版:旅游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我市实现房屋登记新突破
买房离婚值得吗
图片新闻
1、空置房屋是否需缴物业服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