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区聘请专家学者修定完善《牡丹区牡丹产业技术开发总体方案》,推出了牡丹规范化生产、快速繁殖技术开发、盆栽技术开发等十大工程,其中多项课题被列入国家、省星火计划;采取财政扶持、鼓励民间投资融入等办法,不断加大对牡丹种植和技术开发的投入;指导花农组建了“牡丹合作社”,使牡丹的生产经营更加规范、有序,抱团闯市场,增强牡丹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组织人员收集整理有关牡丹文化的历史资料,为丰富菏泽牡丹内涵提供翔实的文字依据。
成立唢呐协会,对上百个喇叭、响器班进行系统培训,并举办唢呐大奖赛,创新演出形式,丰富演出内容,提高演出效益。仅小留镇喇叭李庄就有20多个演出班社,年收入达150余万元。在面塑的集中流布区马岭岗、吕陵等乡镇的几十个行政村,组建具有文化经济联合体性质的面塑合作社;在马岭岗穆李村建立了中国首家农民面人陈列馆,结合乡村旅游,抓好面塑的理论研究、技艺交流、包装销售及面塑文化的推广传承,疏通面塑销售渠道。2009年,面塑收入达200余万元,成为农村文化致富的新典型。
目前,鲁西南鼓吹乐、曹州面人、菏泽大平调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尧舜传说、大洪拳和牡丹传说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冲刺。